
e智学院是美敦力最新发起的线上讲座系列,该项目旨在携手国内外神经外科专家围绕垂体瘤、胶质瘤、高血压脑出血、颅底、小儿、功能神经外科、神经脊柱及国际交流等八大主题,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邀请国内外神经外科同道在线交流诊疗经验,分享最新学术进展,促进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2020年8月28日,美力大脑-e智学院邀请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西海岸病区副主任胥建教授带来专题讲座:神经电磁导航在血肿穿刺及脑脊液分流术中的应用。
生活中,导航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帮我们规划路线,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而神经导航,实际上是利用患者手术前做的一些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将这些影像学数据和手术床上患者的头颅的解剖结构准确的对应起来。医生在手术中应用导航,就能显示实时探针到达颅内的位置,周围的结构与病变的关系距离等等,实现一个颅内的导航。目前来说这种神经导航有两种导航模式,一个我们比较早期应用的光学导航模式,还有一种就是电磁导航模式。胥教授介绍了导航手术的操作步骤,并分享了电磁导航手术的6个病例,包括血肿穿刺与脑脊液引流术。第一个病例,47岁男性,丘脑的不规则血肿,导航引导穿刺,术后第2天,血肿残留很少;术后第10天,右侧肌力从1-2级恢复到4级。另一个典型案例,脑室明显扩大,间质水肿,诊断为脑积水,视频观看了环形准星实时引导右侧脑室三角区穿刺V-P分流术,术后第2天CT显示,手术位置精准。

电磁导航因不需要头架固定,无遮挡的影响,较光学导航更方便、快捷,更加适用于血肿穿刺引流、脑室外引流、V-P分流等手术;但光学导航的精确度优于电磁导航。术中结合实时B超扫描可弥补导航位置偏移的缺点。
在互动环节中,胥教授就观众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深入的回复:
1. 穿刺深度是术前要计划,要规划最佳的穿刺路径,我们把点定好,然后穿刺点再定好,穿刺深度就能自动检测出来。导航探针是实时的,穿刺点不存在以皮肤或者骨头定点为标准,探针可以实时监测颅内位置。
2. 穿刺深度如果以血肿正中心,实际位置会在血肿前部,所以要越过血肿的中心点。
4. 要避免穿刺造成脑脊液漏,可以运用导航将额窦避开,还有不可从穿刺口引出,在旁边4公分以上再开口引流,这样利于防止颅内感染。
5. 脑脊液漏口还是比较好判断的,与手术有关系,也可以做一些影像学检查,帮助确定漏口位置,关键是预防脑脊液漏。

电磁导航就像一个可以透视的眼睛,技术可以标准化可以快速复制。我们也可以很准确的找到病变的位置,确定穿刺的方向,确定手术入路,这可以极大的改善我们的手术效果,从安全角度也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利处。盲穿很多人都能做,但是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考虑,还是希望未来国内能慢慢普及电磁导航,同时我们也在摸索电磁导航和高端显微镜以及B超的融合。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章、视频、直播以及通过此内容使用或链接到的任何第三方的全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仅代表讲者本人或者该第三方的内容和观点,与美敦力公司的立场无关。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评估本页面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建议在作出任何评价或治疗决定前请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并查阅其他参考资料。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文章、视频、直播以及通过本页面使用或连接到的任何第三方的任何文字、图片或音、视频的,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