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9日发布 | 1196阅读

取栓失败后补救性支架置入效果分析

孙博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有必要对更多患者进行新的研究,以确定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应用方案,并改进支架置入术的技术,从而显著降低mTICI 0-1的发生率。


——摘自文章章节


【REF:Pérez-García C, et al. Neuroradiology. 2020;10.1007/s00234-020-02487-9. doi:10.1007/s00234-020-02487-9】


研究背景
血管内治疗(EVT)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标准治疗手段,成功再灌注(mTICI 2b,3)比率在不断上升,且再灌注程度越大则预后越好。在颈内动脉(ICA)远端或大脑中动脉M1(M1-MCA)段闭塞的患者中,如果EVT没能实现再通(mTICI 0-1),则在术后90天功能独立的比率不足15%。EVT再通失败比率在10%到20%之间。EVT失败有多种原因,其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性闭塞是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急诊支架置入是前循环ICAS性闭塞主要或抢救治疗方式。


来自西班牙马德里圣卡洛斯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的C Pérez-García等人开展了本项研究,纳入了使用经典EVT技术治疗ICA远端或M1-MCA急性闭塞失败的患者,比较了急诊支架置入的患者(支架组)和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非支架组)的预后和随访结果。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0年6月在线发表于《Neuroradiology》。

研究方法
从前瞻性数据库回顾性纳入2009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该中心接受EVT的患者。对所有临床怀疑AIS的患者进行CT扫描,以排除颅内出血,并评估ASPECT评分。然后进行CTA检查以确定LVO并评估侧支循环。部分患者进行桥接治疗。如果在多次EVT(≥4)后,没能实现血管再通(mTICI0-1),或者尽管实现了血管再通,在复查造影中血管再次闭塞或狭窄,则判断是ICAS性闭塞,并由术者决定是否置入支架;如果决定置入支架,则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即在支架植入前用静脉推注900mg的赖氨酸乙酰水杨酸盐(相当于500乙酰水杨酸);如果患者先前进行了抗凝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则不给予赖氨酸乙酰水杨酸盐,只给予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球囊预扩或后扩。


术后24h进行CT检查以确定有无出血并发症和梗死范围,如果无出血并发症则停替罗非班滴注,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300mg,第2天开始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如果CT显示出血转化,暂停抗血小板治疗。


研究结果
2009年9月至2019年4月,共纳入433例接受EVT治疗的ICA远端或M1-MCA闭塞患者。373例(86%)患者实现了部分或完全再通(mTICI2-3),60例(14%)患者未能实现血管再通,其中20例放置了颅内支架(支架组SG),40例没有接受抢救性支架置入(非支架组NSG)。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研究筛选流程图


在SG组中,6例患者使用了2枚颅内支架,故共置入了26枚支架。其中9枚Wingspan、6枚Neuroform、3枚Solitaire、3枚Enterprise、2枚Neuroform Atlas、1枚Acclino。16例SG患者(80%mTICI 2-3)在支架置入后实现了血管再通。4例置入支架后仍然闭塞。两组患者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SG组和NSG组的基线数据。

SG组和NSG组在基线数据、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血栓位置、初始ASPECT评分和治疗前NIHSS评分等均无明显差异。在使用全身麻醉数(SG稍高)和EVT尝试次数方面存在差异,SG平均为3.45次,NSG为5次。


3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NSG组1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继发于MCA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该动脉瘤在手术开始时由于血栓栓塞没有被发现,该患者接受了急诊去骨瓣减压术。SG组2例均为实质性血肿,第1例在ICA末端放置了2枚Wingpan支架,最终mTICI为2b,24h复查CT显示出血;第2例为唯一使用球囊扩张支架的病例,放置2枚Pharos支架(3×18mm)后MCA破裂。


术后24h,两组患者的临床演变有差异,SG患者的NIHSS显著下降,NSG患者则有症状恶化的趋势。NSG组的死亡率较高,在90天时,只有1名NSG组患者达到功能独立(mRS0-2),而在SG组中,45%的患者获得功能独立,mRS分布见图2。
 
图2. MT成功患者、SG组和NSG组术后90天mRS分布。


在单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是EVT的尝试次数和抢救性支架的使用。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90天预后良好的唯一独立因素是颅内支架置入。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单变量和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结论
在MT失败的情况下,颅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ICA远端和M1-MCA闭塞的方法,并且在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率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预后。有必要对更多患者进行新的研究,以确定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应用方案,并改进支架置入术的技术,从而显著降低mTICI 0-1的发生率。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