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默沙东联合全国胶质瘤MDT中心正式启动“医带医路”MDT多学科交流项目,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持续推动中国脑胶质瘤多学科学术交流。2020年,正值“医带医路”项目启动一周年,神外资讯有幸邀请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接受专访。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胶质瘤诊疗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深圳最早的神经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也是南方胶质瘤中心深圳中心、深圳市脑胶质瘤协作组牵头单位。八年来,中心在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MDT诊疗模式、适宜技术推广、患者全病程管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和创新性工作。推动了深圳市脑胶质瘤现代综合诊疗体系的建设和水平的提高。
脑胶质瘤是全球公认的疑难疾病,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目前尚无明确的有效单一治疗方法,需要秉承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按照指南规范治疗;针对高级别胶质瘤异质性和耐药性等特点,个体化分子病理诊断和精准治疗尤为重要;部分难治性胶质瘤常规治疗无效,需要探索和推广新的治疗方法和积极开展临床药物实验。
在脑胶质瘤专病医疗模式上,临床-科研紧密型联合体医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脑胶质瘤病房建设、MDT诊疗模式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专职研究团队组建 ,形成真正以疾病(脑胶质瘤)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医疗和研究融合的现代医学模式。充分利用深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构建院际协作+院内融合的脑胶质瘤诊疗“深圳模式”。
脑胶质瘤治疗任重而道远,我们共同努力,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胶质瘤中心
MDT团队大事记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中心成立于2013年5月,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深圳二院脑胶质瘤中心的建设成果和未来规划?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我们神经外科是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有独立的神经肿瘤病区,很早就开展了胶质瘤多学科诊疗。作为深圳市最早成立的胶质瘤诊疗中心,我们不但陆续挂牌了南方胶质瘤中心深圳中心、天坛医院深圳脑科中心胶质瘤中心,还组建了胶质瘤亚专业组,开设胶质瘤专科门诊。2015年我们牵头成立了深圳市跨院际的多学科脑胶质瘤协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胶质瘤相关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著名胶质瘤专家参与我们的MDT,共同推动深圳市脑胶质瘤诊疗的规范化。我们的多学科会诊机制建立了从神经影像、临床手术、神经病理、术后的综合治疗、到患者管理的完整闭环,实现每一位患者个性化的全病程管理。在胶质瘤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对标国内外高水平肿瘤中心和团队,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一系列胶质瘤诊疗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深圳市胶质瘤患者的诊疗效果。此外,我们也积极参与和开展多项胶质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依托于深圳市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基础研究团队,并发表多篇胶质瘤相关文章,进一步扩大我们科室的学术影响力。我们2015年参与了中国胶质瘤指南的编写工作,2018年参与了中国胶质瘤MDT指南的编写工作,团队中的许多专家也成为国内、省内神经胶质瘤学会的副主委、常委和委员。我们未来的规划非常简单,就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水平的、专业的脑胶质瘤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平台。首先,我们将继续推动和联合深圳乃至全国各神经肿瘤学术团和平台,进一步加强院际和学科之间在胶质瘤诊疗和研究领域的协作;其次,将在院内探索和实施各学科临床和科研紧密联合的医疗模式;此外,将继续加强临床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力争有所突破;最后,将继续加强胶质瘤基础科研,联合国内外著名神经领域专家,努力做到大课题、大文章、大成功。总之,胶质瘤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还需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做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基础研究工作,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战胜这类疾病。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深圳规模最大,亚专科最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学科。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贵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情况。黄国栋教授:
我们神经外科是1986年初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创建的深圳市神经内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学科历经了35年的发展,已成为深圳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神经外科,2019年被广东省政府遴选为广东省4家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之一,也是深圳唯一获此殊荣的神经外科。我们神经外科是中国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最早的基地之一,已连续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全国各地神经外科骨干医师300余名。我科通过深圳市政府的三民工程项目,与北京天坛医院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为了全面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研究水平,我科室与广州南方医院合作成立了南方脑胶质瘤深圳中心,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成立了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深圳中心,也牵头成立了深圳的脑胶质瘤协作组,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室目前共有脑血管病区、神经肿瘤病区、功能神经病区、神经重症监护与创伤病区、脑胶质瘤病区5个病区,共135张床位,拥有专科手术室4间,年手术量接近3000台,开展了内镜与鞍区病变颅底肿瘤、胶质瘤、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重症与创伤、运动障碍、脊柱脊髓、疼痛与癫痫、颅神经等10个成熟的亚专业;共有医护人员132名,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1名,深圳高层次人才4名,高级职称22人,博士和博士后的人员23名,科研成果也分别获得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科技进步的二、三等奖。我们目前还在积极发展小儿神经外科、神经损伤及修复,已有初步成效。我们神经肿瘤MDT在2018年6月成立了深圳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已经举办两期正式的深圳神经肿瘤多学科协作的学术大会,也即将成立深圳市医学会神经肿瘤MDT专业委员会,相信我们神经外科在大家的支持下会有更好的发展。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集合多学科力量,针对脑肿瘤患者进行综合诊疗,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请您介绍一下贵院脑肿瘤诊疗是如何开展的?有何特色?蒋太鹏教授:
我科2015年开始独立设置神经肿瘤病区,拥有50张床位,另外有13张神经外科重症病房床位,为神经肿瘤危重病人提供保障。我们神经肿瘤病区设有三个亚专业组:颅底、内镜和胶质瘤,足见对胶质瘤的重视。我院每年开展神经肿瘤约500~600人次,所有复杂疑难病例均通过MDT方式充分讨论,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式。我们的MDT不仅有院内专家参与,还邀请天坛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团队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方案。同时,我们建立了完整的患者随访机制,力求达到我科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获益。胶质瘤的治疗是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疗法在内的综合治疗,虽然我们是综合医院,但也有一些短板,比如缺少放疗的团队和设备,因此,我们和市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及脑科医院伽玛刀中心的团队合作,让我们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也与他们共享病人资料,在提高我们的水平的同时也让患者获得最好的利益。此外,我们采用如蔡司最先进的显微镜、术中CUSA、导航、电生理监测、术中激光、肿瘤染色等先进设备,保证手术的安全可控。目前,我院胶质瘤诊疗在深圳市,甚至广东省都达到了领先水平。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凡帆教授采访)
您认为在胶质瘤MDT模式的开展对医患双方来说,分别有哪些实际的获益? 陈凡帆教授:
大部分医生、专家都认为MDT是一个好的诊疗模式,但MDT对患者的具体益处现在似乎还不能完全落到一些细节上。在上世纪90年代MDT开展之初甚至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因为MDT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而有时候发现结果好像并没有立刻得以显现。但在随后的10年间,参加MDT的肿瘤病例从20%增加到80%,说明MDT获得了医生的认可,并确实对患者有益。至于具体的获益,对医生来说,首先我们增进了沟通,其次可以获得最佳的实践和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减少了我们团队成员遇到疑难病例是的诊疗压力。对患者来说,首先能够获得一个一次性整合的诊疗,其次为患者提供进入新辅助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进入临床实验的机会,并且在各科的把关下,患者的诊疗会更加会遵循指南。当然,对患者的获益最终还是要转化为PFS和OS,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将在开展MDT的同时,更加细化的关注和研究其对患者的具体获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雷益教授采访)
作为影像科的医生,您觉得影像诊断在脑胶质瘤MDT当中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因为随着影像技术飞速的发展,影像对疾病诊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脑胶质瘤中,不管是胶质瘤的诊断,还是术中导航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都需要我们影像科医生参加MDT会诊。胶质瘤的影像诊断除了核磁共振常规的扫描序列以外,随着设备的发展,多模态的影像检查及 AI技术的参与,使脑胶质瘤的术前鉴别诊断,包括分级、分子分型预测更为准确,为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提供精准依据。此外,我们的术中导航技术、board功能成像能够保证肿瘤完整切除,避免功能区的损伤。对于各类治疗的疗效、判断肿瘤的复发、假性进展、药物反应等,影像检查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工具。因此,MDT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多科参与,最终给患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诊断、治疗、预后全方位的评估。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美香教授采访)
您觉得肿瘤科在胶质瘤MDT诊疗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李美香教授:
目前神经系统的肿瘤主要是强调综合治理的理念,强调多学科MDT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模式。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只有5%~10%,预后较差。我们深圳二院在2013年就成立包括神经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在内的胶质瘤MDT团队,各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主要在外科、肿瘤内科及放疗科进行,肿瘤内科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化疗和靶向治疗,从胶质瘤初治阶段的新辅助化疗,到手术后的同步放化疗,再到随后的辅助化疗,肿瘤内科几乎贯穿了胶质瘤的全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靶向药的出现,靶向治疗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复发胶质瘤中。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也随着相关的临床试验的开展和进行,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我们现在的肿瘤治疗已不单是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化疗,而是多种药物和疗法的组合性治疗,希望未来有更多新药物的出现及临床试验的开展,为患者带来更多新的疗法,造福患者。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刘静博士采访)
目前胶质瘤的诊疗虽已经进入分子病理时代,但是组织病理的检查也不能轻视。您能从病理学的角度介绍一下两种病理检测在胶质瘤的诊断当中的主要方式以及它们的意义吗?刘静博士:
规范的胶质瘤病理诊断报告是由组织学诊断、免疫组化、分子检测以及最终的整合诊断4部分构成。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2016年WHO首次在胶质瘤中采用了分子分型,将分子变量加入到胶质瘤的分类中,我们深圳二院病理科也在2016年就陆续开展了比较全面的胶质瘤分子病理检测,基本涵盖了诊断、预后以及治疗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IDH突变的检测。在WHO分级相同的情况下,IDH突变的患者预后是要好于IDH野生型的;在IDH野生型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中,如伴有TERT启动子突变或者EGFR扩增,或7号染色体获得及10号染色体缺失的预后相对较差,等同于WHO IV级;对于IDH突变型的星形细胞瘤,如有CDKN2A、2B的纯合缺失预后也比较差,等同于WHO IV级。而1p/19q共缺失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特征, BRAF突变检测对一部分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MGMT甲基化检测可以有效评估患者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总体来说,组织学诊断是分子病理诊断的基础,分子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前提,我们病理科紧跟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沿,积极开展各项分子检测,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
(深圳市人民医院李先明教授采访)
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治疗团队,为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患者提供一流的放射治疗,并通过不断的学术交流,全面提升整个地区的放疗水平。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深圳市人民医院放疗中心的建设情况及与深圳二院胶质瘤MDT团队的合作经验?李先明教授: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是深圳市乃至深圳市的周边地区成立最早、历史较为悠久、发展较快,目前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肿瘤放疗中心。我们中心不但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科技术队伍,包括放疗医师、放疗物理师和放疗技师,还拥有全套非常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包括外照射设备和内照射设备,如Tomo、射波刀等,能够开展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影像引导的放疗等。近几年,我们放疗科在政府和医院的支持下发展较快,所治疗患者人数已占深圳市50%以上,并在逐渐增加。目前我们科室里放疗设备的数量在广东省也是名列第二,仅次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所能开展的技术也属于省内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深圳市人民医院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其中放疗科的发展规模和地位是比较突出的;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样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他们的脑外科是重点学科,尤其在脑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但二院目前还没有开展肿瘤的放射治疗,所以我们肿瘤放疗中心与二院的脑外科这些年来一直强强联合,在脑胶质瘤诊疗方面开展高水平的院际之间的协作,这些协作形式包括脑胶质瘤MDT的综合讨论、联合门诊和协助组的其他活动等,大大提高了深圳市乃至周边地区的脑胶质瘤治疗水平,造福于脑胶质瘤患者。
(中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陈志坚教授采访)
放疗科在神经肿瘤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但很多的非放疗科的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对放疗的认识仍停留在全脑放疗上,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国内外应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的发展涉及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我们对胶质瘤的认识更加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我们现在对不同类型胶质瘤的治疗更加个体化,不会都是全脑治疗;第二个是影像学的支撑,影像学的进展使我们现在有更好的影像手段,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其他的功能区,明确治疗和保护的区域范围;第三个就是放疗技术本身的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放疗设备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做到非常精确的图像引导的精确放疗,即调强放疗、适形放疗。我们的误差可以减少到1~3mm,目前国内即将和正在广泛开展的质子项目,对神经系统肿瘤,特别是胶质瘤,会有更好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正常组织结构,特别是对于儿童肿瘤,减少了儿童肿瘤治疗后长期生存中第二肿瘤发生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