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发布 | 2367阅读

Tigertriever取栓支架治疗LVO-AIS单中心经验

赵晓曼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取栓材料出现,其中Tigertriever取栓支架在机械取栓术中可以根据血管管径进行扩张,进行直径和横向的操控。本研究主要介绍应用Tigertriever取栓支架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单中心经验。


——摘自文章章节

【REF:Will L, et al. Clin Neuroradiol. 2020;10.1007/s00062-020-00919-w. doi:10.1007/s00062-020-00919-w】

研究背景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已是目前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取栓材料出现,其中Tigertriever取栓支架在机械取栓术中可以根据血管管径进行扩张,进行直径和横向的操控。本研究主要介绍应用Tigertriever取栓支架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单中心经验。

研究方法

Tigertriever取栓支架,可以在微导管回撤后,通过拉动导丝来扩张,该导丝与密网远端相连,导丝近端与操纵柄上的滑块连接,可由术者拉动(图1)。这样的设计使得回撤微导管显露支架后装置具有可调控性。该装置有三个型号:标准型(Tigertriever),净长度为32mm(未扩张形式),扩张范围1.5mm至6mm,通过内径为0.021英寸的微导管递送。短型(Tigertriever17),净长度为23mm(未扩张形式),扩张范围0.5mm至3mm,通过内径为0.017英寸的微导管递送。短型(Tigertriever13),净长度为20.5mm(未扩张形式),扩张范围0.5mm至2.5mm,通过内径为0.013英寸的微导管递送。


图1. 带有手柄滑块的Tigertriever装置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因大血管闭塞引起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而使用Tigertriever进行机械血栓切除术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一组是首选Tigertriever进行机械取栓术的患者,另一组是用Tigertriever作为补救措施。主要终点事件为成功再通,mTICI 2b/3,次要重点事件包括完全再通(mTICI 3级),取栓次数和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症状性脑出血(sICH)的发生率。


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首先使用4F或6F导管对目标动脉进行诊断性血管造影。明确颅内动脉闭塞后,将6F导引导管(NeuronMax,Penumbra,Alameda,CA,美国)和抽吸导管(SOFIA 6F或5F,Microvention,Tustin,CA,USA或JET D/JET 7)组合在一起置于颈内动脉(ICA)或椎动脉(VA)的近端。然后,在使用标准版本或Tigertriever17的情况下,使用Velocity微导管(Penumbra)。如果术者使用Tigertriever13,则使用Headway Duo(Microvention)微导管。使用Traxcess或Synchro微导丝(Microvention/Stryker,Fremont,CA,USA),微导管到位后,送入Tigertriever,微导管后撤释放取栓器,使输送过程保持在稳定的位置,以将装置固定到位。以血栓远端至少三分之一的位置为靶点。逐步打开Tigertriever,将其小心地挤压血管壁,Tigertriever在血管内稳定后,将抽吸导管前送。在连续手动抽吸下将Tigertriever轻轻拉出。最后,在稳定手动抽吸下取出抽吸导管。如果仍存在阻塞,则重复该操作。


研究结果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共61名患者(68处闭塞)应用Tigertriever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包括42名女性,19名男性,中位年龄77岁(43-92岁)。其中有35名患者(57.4%)为静脉溶栓后桥接。闭塞位置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8.2%),详细闭塞位置及其治疗情况见表1。入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3(范围1-36)。从症状发作到再灌注以及从腹股沟穿刺到再灌注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79分钟和42分钟(范围为115-1553分钟和6-132分钟)。在85.3%(58/68)中恢复再通(mTICI 2b-3),机械取栓次数平均为2次(范围1-10)。完全再通(mTICI 3)为23.5%(16/68)。

表1. 取栓位置相关数据统计(成功再通TICI 2b-3,再通失败TICI 0-2a)

技术故障定义为没有发生设备故障或没有与该装置相关的解剖结构损伤或血管破裂的血管造影证据。在61例患者中有7例(11.5%)术后CT表现为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能与手术或设备有关。有1例近端ICA狭窄的支架植入术后,ICA闭塞行机械血栓切除术发生sICH(1.6%),有1例患者Tigertriever血栓切除术后发生了远端阻塞。患者出院NIHSS评分中位数为6(范围0-17),良好临床结局(mRS 0-2)为39.3%(24/61),其中9例因卒中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4.8%)。



第1组(Tigertriever意向治疗)

在57个闭塞病变(51例患者)中,该亚组的成功再通率为86.0%(49/57),完全再通为28.1%(16/57)。平均一次血栓切除术(范围1-5)后,成功恢复再灌注。在11例手术中,至少一次Tigertriever取栓失败后,使用了其他血栓切除装置作为补救措施。平均在取栓失败1次(范围为1-3)后做出更换装置的决定。并且有62.7%的患者在手术前静脉溶栓(32/51)。



第2组(Tigertriever作为补救措施)

在该亚组的11个闭塞病变(11例患者)中,在使用Tigertriever以外的装置进行机械取栓术失败后,术者决定使用Tigertriever作为补救措施。这是在平均2次血栓切除术失败(1–8)后完成的。在使用Tigertriever之前未成功取栓的设备是在五个闭塞中使用了pREset 4×20mm(phenox,Bochum,Germany)。在其他6个闭塞中,仅抽吸失败(3个闭塞使用Sofia,Microvention,2个闭塞使用3MAX和1个闭塞使用ACE68,Penumbra)。在81.8%(9/11)患者中,使用Tigertriever进行的血栓切除术成功再通,中位数为1次操作(范围为1-3)。关于使用Tigertriever进行补救措施的完全再通为45.5%(5/11)。

表2. 两组的位置及再通数据

图2. a:MCA M1段闭塞;b:Tigertriever取栓支架通过血栓到达远端准备释放;c:机械取栓术后即刻造影


研究结论

Tigertriever取栓支架在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与其他一线取栓支架具有相似的再通率和安全性,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其作为一线装置的使用仍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进行评估。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