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赵英杰老师带来的:读《脑积水》有感,欢迎阅读、分享!

林志雄教授主编的《脑积水》一书,于2020年7月,已经与广大同道见面了。作为一名不太成功的后学,笔者非常荣幸受邀参与此书的编写。笔者主笔了第十六章脑积水的伦理问题与社会管理。
在此,笔者试用编委与读者的双重视角,谈一谈《脑积水》的亮点,以及再版建议。所言不当之处,敬请编委会批评指正,也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脑积水》一书,共300页,分为17个章节,现依次列出如下:
第一章:对脑积水的认识及治疗的历史;
第二章:脑积水的病理生理;
第三章:脑积水的分类;
第四章:脑积水的分子机制;
第五章:脑积水的影像学评估;
第六章:胎儿脑积水;
第七章:先天性脑积水;
第八章:获得性脑积水;
第九章: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第十章:低压性脑积水;
第十一章:复杂性脑积水;
第十二章:脑脊液分流术及分流并发症的防治;
第十三章:分流术的生理学基础与分流管工作原理;
第十四章: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第十五章:脑积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第十六章:脑积水的伦理问题与社会管理;
第十七章:脑积水的相关指南与指南解读。
在笔者的印象中,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出版的众多神外图书之中,还没有一本冠名为“脑积水”的专著。既往有关脑积水的编写,多见于颅脑外伤专著、脑出血专著或神经重症专著等。在这些专著之中,脑积水的内容,常以1~2个章节形式出现,如章节外伤性脑积水、出血性脑积水等。既往有关脑积水的编写,也多见于一些大部头的综合性神经外科图书,如《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王任直主译·尤曼斯神经外科学》等。在这些综合性神经外科图书之中,脑积水的内容,常以“篇”的形式呈现,篇之下又分为几个章节。无论是既往出版的专著,还是大部头综合性图书,针对脑积水的讨论,未能详尽展开。在临床实践中,各级诊疗平台的医生,各个年龄段的医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脑积水的处理问题。参考既往图书资料,多数同道又常感有关脑积水的描述,有些零乱,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因此,一本有关“脑积水”的专著,就越来越呼之欲出了。林志雄教授敏锐注意到这一点,想同道之所想,急同道之所急,率先立项并出版专著《脑积水》。《脑积水》一书,选题新颖,是一本接地气的好书。从专业组角度,《脑积水》可供各个专业组的医生参考;从诊疗平台角度,《脑积水》可供基层神经外科医生参考,也可供区域大型神经外科中心的医生参考;从年资职称角度,《脑积水》既可供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参考,也可供高级职称医师参考。
林志雄教授主编的《脑积水》一书,单独开设一章,针对脑积水的分类进行探讨。林志雄教授认为,应该把脑积水首先分为脑积水病和脑积水综合征。脑积水病,单指特发性正压性脑积水;脑积水综合征,则指各种获得性脑积水。第三章脑积水的分类,文中列举了8种分类标准,分别是:按照以上8种分类标准,进行融合性诊断。文中举例:成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积水,临床症状进行性发展,腰椎穿刺压力正常,正确的诊断:单纯性、出血性、获得性、混合性、进展性脑积水(正常压力、成人)。
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之后再进行融合性诊断。笔者(我本人)认为,这样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对某一患者脑积水的特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2)整体分析,综合考虑,进行融合性诊断,以免片面,以免顾此失彼;
3)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笔者同时也认为,这种融合性诊断,也存在待商榷之处:1)医疗文书。字眼“脑积水”之前的定语,最好控制在3个以内,如急性、梗阻性、进行性脑积水。按照该章的提法,“脑积水”之前的定语,常多达6个以上,这不太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不利于在医疗文书中推行实施。2)突出重点。按照该章融合性诊断的提法,在字眼“脑积水”之前前后后,存在多个定语,多个限定补充,则不容易突出重点。是否为急性脑积水,是否存在梗阻,是否存在颅高压,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这几点,容易淹没在众多定语之中,进而不利于解决主要问题。总之,林志雄教授提出的脑积水新分类,值得同道关注,也值得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超声、磁共振检查,是筛查胎儿脑积水的两个重要手段。发现胎儿脑积水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治疗胎儿脑积水。针对胎儿脑积水治疗,文中列出3个焦点问题,写得很好。在此,笔者愿分享给更多同道。1)产前干预,是否有助于胎儿正常生长或至少改善脑积水的预后;
2)手术干预,是否会引发胎儿出现新的问题,如出血或感染,甚至是否会引发疾病恶化;
3)手术干预,对孕妇危害程度如何。
发现胎儿脑积水,是否需要终止妊娠?终止妊娠,需要什么条件?针对这些问题,该章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笔者阅读此章的读后感,简而言之:产前检查需要注意排查胎儿脑积水。发现胎儿脑积水后,医患双方,应密切观察,审慎选择应对之策。重视胎儿脑积水的治疗,必要时将治疗时间窗前移。
近十年来,低压性脑积水,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该书第十章为低压性脑积水。章节导读,写得比较精炼。在此,笔者分享一二。
原文:低压性脑积水,是指腰穿压力低于80mmH₂O甚至为零或负压,并出现进行性脑室增大及脑积水症状,常发生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可继发于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肿瘤术后等。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原则为采取各种措施恢复脑室-蛛网膜下腔的压力平衡,重塑脑顺应性。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为侧脑室置管持续负压外引流,禁忌腰穿或腰穿置管。
笔者认为,禁忌腰穿,此提法待商榷。没有腰穿测压的过程,怎样诊断的低压性脑积水?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多次腰穿测压,又怎样评判治疗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更确切的说法是:慎行腰穿,禁忌腰穿置管。腰椎穿刺过程中,竭力减少脑脊液的流失,达到测压目的,即刻终止操作。
应该说,针对低压性脑积水的治疗,并不复杂,比较容易掌握。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脑室外引流管的维护,并注意复查颅脑CT。
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正确的诊断,才会有正确的治疗选择。谈及低压性脑积水的鉴别诊断,主要需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反常性脑疝等区分开来。
第十七章脑积水的相关指南与指南解读,该章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全书的循证意味。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分流术的效果和疗效的预测因素,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15。
儿童脑积水:系统性文献回顾及循证指南,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2014。
a.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b.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c.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6。
就《脑积水》一书,暂且列出以上5个亮点吧。笔者是编委之一,列出的亮点太多,则不免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目前的《脑积水》,在章节设置上,传递着这样的设计理念:科学与技术并举。例如,第四章脑积水的分子机制、第十三章分流术的生理学基础与分流管工作原理,体现着图书“Science”的特点;而第十二章脑脊液分流术及分流并发症的防治、第十四章脑积水的内镜治疗,则体现着图书“Technique”的特点。
再版的《脑积水》,争取更加侧重临床技术,争取更加服务于临床实务。
大体而言,脑积水的治疗,要么观察,要么分流,要么内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自然就要加强有关脑积水治疗的撰写。
本版第十二章脑脊液分流术及分流并发症的防治,自第189页至第216页,共27页。全书300页,该章占比约1/11。
本版第十四章脑积水的内镜治疗,自第235页至第255页,共20页。该章占比约1/15。
再版的《脑积水》,争取使分流术章节的占比不低于1/5,争取使内镜治疗章节的占比也不低于1/5。笔者深信:多数同道阅读此书时,会很关注以上两章节的撰写。
例如,将第十三章分流术的生理学基础与分流管工作原理,位置前移,置于第十二章脑脊液分流术及分流并发症的防治之前。再例如,将第四章脑积水的分子机制,位置前移,移至第一章脑积水的历史与第二章脑积水病理生理之间。原第二章脑积水的病理生理,顺变为第三章。本版《脑积水》,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低压性脑积水、复杂性脑积水等章节,已经或多或少涉及到了各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但是,从总体把握上,单设一章题为“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还是很有必要的。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患者有颅高压表现,其腰椎穿刺压力也确实很高,但患者没有脑积水的影像学表现。腰穿释放脑脊液,也确能短期缓解症状。于是乎,有的医生,为缓解患者的颅高压,草率施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之后,颅高压没有得到长期缓解控制,却又出现分流管相关性并发症。有没有考虑存在静脉窦血栓的可能?有没有在分流前行MRV或DSA?有没有对DSA进行认真评判?本应采用介入静脉窦手术,却错误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这种临床行为,并非罕见。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老年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尿便障碍,影像有脑室扩张。有的医生,就此草率匆忙施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之后,症状虽短时缓解,但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患者实为生理性脑萎缩或神经内科框架下的一些疾病。存有类似脑积水的症状,有脑室扩张,不等于脑积水的诊断成立。严格掌握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适应证。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适应证,如若不单独设为一章,则需在原有的脑脊液分流术章节中,加以文墨,加以突出强调。拆分章节:以第十二章脑脊液分流术及分流并发症的防治为例。一分为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单独成章;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及其它分流术,单独成章。拆分之后,各自扩充内容,争取写具体、写深入、写透。
本版《脑积水》,在脑室镜章节,存有系列手术视频。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术中截屏图片,虽有展示,但为数不多。因此,建议保留二维码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截屏图片的展示。可以考虑,每一段视频,按手术步骤推进,截屏6~8张。一段视频,六张截屏,占去一页,这样做,将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因为截屏图片精彩,自然也能促使读者扫描二维码。作为一名编委,也作为一名读者,笔者认真学习了林志雄教授主编的《脑积水》一书。《脑积水》一书,值得同道们阅读参考。感谢林志雄教授邀请笔者参与此图书项目。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戴小玲编辑为图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全国二十余位专家编委的通力合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