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发布 | 1579阅读

套筒帮传奇:第九回妙龄女求医十年路,脑军医治瘤三下刀

陈晓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达人收藏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稻花香,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清早览罢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智广。


列位,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可不是十年寒窗,而是十年求医路,妙龄女顽强抗争脑瘤的故事。


10年前的一天,18岁的小丽住进了我们病区。她因为头痛,加上突发的四肢抽搐而入院。一做磁共振(MRI),大事不好,小丽得了脑瘤了。


从MRI片子看,是一个左侧颞叶-岛叶的占位病变,T2是高信号,且病变没有增强,所以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 LGG)的可能性较大。这一类肿瘤,和周边的脑组织边界不清,很难用肉眼或是手术显微镜来准确判定切除程度(Extent of Resection,EoR)。病变部位距离重要的神经传导束,如锥体束、弓状束等距离极近,加上位于左侧半球(优势半球),还要考虑对语言区皮层进行显像和保护。


按本帮套路,很快进行了多模态脑功能成像。

上图中,绿色是肿瘤,紫色是锥体束,黄色是弓状束(语言的主要传导束),两个红色的点分别是Broca区(前方,运动性语言中枢)和Wernicke区(后方,感觉性语言中枢)。右图模拟了手术时的头位,可见从前外侧达到肿瘤是较安全的入路。


由于术前就估计肿瘤很可能质地和周边脑组织很相似,边界很难用肉眼区分,所以我们计划使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加增强现实导航来辅助手术。这个技术是我们在国内最早使用(2009年2月),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各位看官请看下面这个视频感受一下。


在手术中,病人仍处于麻醉状态下时,就可以使用移动式的1.5T磁共振进行术中MRI扫描,以便在术中实时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和周边重要脑功能结构的情况。我们曾经在国际上最早报道了这种移动双室术中MRI系统的临床使用经验(参考文献1),至今仍保持着手术病例数全球第二的地位(手术例数排名第一是鄙人在德国留学的单位)。


借助增强现实导航和术中MRI技术,手术如期顺利完成了,术中MRI证实了肿瘤已全切除,而周边的脑重要功能结构完好无损。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使得在开颅前,就能准确描绘出肿瘤边界(绿色)、锥体束(紫色)、弓状束(蓝色)和语言区皮层(红色)


打开硬膜后,肿瘤的皮层投影显示在术野内,对准确选择皮层切开的范围有很大帮助


肿瘤切除完毕,导航显示已切除至肿瘤内侧


术中MRI证实肿瘤全切除


术后小丽恢复良好,一周后顺利出院了,语言和运动功能完好。病理结果是少突胶质细胞瘤II级,属于低级别胶质瘤(LGG)。因为肿瘤切除干净,加上小丽当时18岁,不属于胶质瘤高危年龄组,因此也不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就行。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4年过去了。这四年里,小丽顺利读完了大学,毕业后在当地银行工作,结了婚,人生几件大事都完成了。她和她的家属一直很配合我们工作,每一年定期复查。这一年,在常规复查时,发现肿瘤复发了......


尽管当时小丽没有任何症状,脑军医仍然建议尽早手术,切除复发肿瘤。小丽和家属也没犹豫,很快入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前的MRI影像,病人无症状,但肿瘤复发了


第二次手术仍然使用术中磁共振和多模态神经导航进行。女病人都采用有限局部剃发。


手术顺利完成,肿瘤全切。术后小丽恢复良好,一周后如期出院了。

出院时的小丽,因为保留了头发,完全看不出刚刚进行了开颅手术


第二次手术以后一个月复查的头颅MRI,肿瘤全切除


第二次手术的病理结果仍然是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级)。尽管肿瘤切除完全,但考虑到这是复发肿瘤,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小丽进行了化疗。病人的经济情况一般,所以我们选择了PCV化疗方案(甲基苄肼+CCNU+长春新碱),这样一疗程只需要3000元左右,医保还能报销一部分。而当时流行的替莫唑胺方案,一个疗程需要2万元左右,且当时并未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实在太贵。


化疗顺利完成了,之后又是常规的定期复查。小丽没有任何症状,正常生活、工作。

第二次手术三年后复查,肿瘤无复发,患者无症状


一晃又过去了5年。这一天,小丽突然四肢抽搐,癫痫发作了。这可大事不好,须知这胶质瘤病人,如果在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又突发癫痫,常常是因为肿瘤复发,甚至是向更高恶性程度转化。很快,家属给小丽做了头颅MRI。果然不出所料,肿瘤复发了,而且这次的肿瘤和以往不同,开始有强化了。

肿瘤复发,且有不均匀强化


复发肿瘤的多模态脑功能成像。肿瘤和锥体束、弓状束的关系很密切。


肿瘤从不强化变成有强化,常常意味着肿瘤向更高恶性程度转化。而且,与既往的影像资料比较,这次复发的肿瘤位置更高,更偏向岛叶,与锥体束等重要白质纤维束的关系也更紧密。这次手术的风险会很高,手术后发生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很大。可是,小丽现在只是癫痫发作,没有其它的神经功能障碍。这就给治疗团队带来了很大压力。在术前病例讨论时,也有这样的声音,“得了胶质瘤,已经活了9年,不错啦。这次的肿瘤恶性程度很高,手术估计预后不好。算了,别做了”。


幸运的是,小丽本人和家属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疗,已经和治疗团队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坚决配合我们的治疗方案,支持进行手术治疗。于是,大家齐心协力,进行了第三次开颅手术。这次,依然使用术中磁共振和多模态导航。和9年前的手术不同的是,还用了一件新式武器--术中荧光素钠荧光显像。用这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可以帮助手术医生识别残留肿瘤,有助于改善肿瘤切除程度(EoR)。我们团队在国内较早地报道了这一技术的临床使用经验(参考文献2),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手术顺利完成了,肿瘤全切除。术中的多模态成像结果显示,肿瘤切除边缘已离锥体束极近,但是,锥体束整体的形态依然完好。所以,我们估计,小丽术后很可能会有短期的右侧肢体偏瘫,但是有望在三个月后恢复。

第三次手术的术中MRI影像证实肿瘤全切


术后,小丽的右侧肢体发生了偏瘫。但是,因为我们术前已经预计到了这种情况,并且告知了小丽和家属,再加上三个月后会好转的预期,大家都平静接受了这个结果,并积极进行了后续治疗。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猜测,这次,肿瘤是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I-IV级)。这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必须要使用更积极的后续辅助治疗方案。针对小丽的情况,很快开始了同步放化疗,接着是长周期的化疗。这次,可以使用价格较贵的化疗药了(替莫唑胺当时已纳入当地的医保报销范围)。

小丽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图


1个疗程的同步放化疗和9个疗程的辅助化疗顺利完成。而小丽的肢体运动功能,经过积极康复治疗,也在手术后三个月完全恢复了正常。


一年很快又过去了,小丽和家属回院复查,头颅MRI证实了颅内情况稳定,没有肿瘤复发。小两口准备要孩子了。看到这个顽强的姑娘,在逆境中,仍能和病魔抗争,还能勇敢地继续生活,脑军医由衷地为她高兴。

小丽近期复查的MRI。这已是她确诊胶质瘤之后的10年整。


合作10年纪念照



后记























胶质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是肿瘤易复发,而且在复发过程中,会有较高的恶性进展的几率。对于复发的胶质瘤,因为手术难度会更高,效果也常常不理想,所以有一部分同事会有悲观情绪,对多次手术态度消极,认为即使手术了,未来肿瘤还会复发,最后结果还是不好,而多次手术风险过高,所以还是别做(手术)了。对此,脑军医的态度很简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咱们不管未来预后如何,只要还有手术机会,病人家属还配合,咱们就应该积极地进行治疗,尽量地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并等待新的转机和治疗方法。正像“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团队”的故事那样,曾经濒临绝境,但仍顽强抗争。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当这个团队终于到达陕北的时候,已经损失了90%的人员。过程可谓“风险很大,预后很差”,可是这个团队坚持下来了,终于等到了转机(抗战),并最终进了北京城。我常常想,长征路上,这个团队的成员恐怕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活下去,怎样活过今天吧。


回想这个病例,每次手术,脑军医的团队都是贯彻“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法,只想着怎样和病人家属合作,把这次手术做好,让病人顺利过关。10年过去了,小丽读完大学,有了很好的工作,有了幸福的家庭,品尝了人生甘苦。而我们,也等来了新的技术(更高场强的术中MRI、术中荧光素钠荧光显像)和新的药物(替莫唑胺纳入医保)。医生和病人都获得了成长。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Chen X, Xu BN, Meng X, Zhang J, Yu X, Zhou D. Dual-room 1.5-T 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ite with a movablemagnet: implementation 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e[J]. Neurosurg Rev, 2012,35(1):95-109. 

[2]董国俊, 杨佳, 李莹, 张家墅, 赵艺宁, 王群, 卜博, 陈晓雷. 术中荧光显像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12):745-749.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