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4日发布 | 2031阅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任连坤教授:第五届美敦力ACTIVA中国青年医师病例大赛ANT-DBS总决赛观后感

美敦力

美敦力



7月26日,第五届美敦力ACTIVA中国青年医师病例大赛ANT-DBS总决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垚医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王雪原医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的姜彬医生分别获得ANT-DBS总决赛前三甲。




神外资讯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任连坤教授接受专访,就ANT-DBS的话题分享观点与见解,欢迎观看下文精彩访谈。


神外资讯

请您评价一下本届美敦力ACTIVA中国青年医师病例大赛ANT-DBS总决赛?

任连坤教授:

本届大赛是以DBS为主题的全国范围的病例比赛,分为癫痫和运动障碍病两部分。就我的专业而言,主要对DBS治疗癫痫非常感兴趣。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北京分赛的评选,看过了很多选手的表现,今天是决赛,在我印象中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关于DBS治疗癫痫的比赛,包括初选和今天的三位选手的表现,给了我很大惊喜。因为DBS治疗癫痫,在国内外发展得都非常迅速,这场病例比赛显示我们已经走在了这个领域的前列。


神外资讯

在本届大赛中,您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例或选手?

任连坤教授:

最后的分数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初赛和决赛的选手们病例选择的角度、治疗起点、选择的患者都是不一样的,很难评判哪一个病例更好,我认为每个病例都可圈可点。进入决赛的三位选手带来的病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包括非常难治性的下丘脑错构瘤、灰质异位结节以及结节性硬化,都是在传统癫痫治疗中非常棘手的,但这三个病人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我觉得都是非常优秀的病例。


神外资讯
您能谈谈ANT-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未来在癫痫的临床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吗?

任连坤教授:

ANT-DBS技术在80年代已经开始发展了,起初只有少部分的病人接受治疗。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Robert Fisher教授组织了一个SANTE实验,这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的试验,证实了ANT-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


近年,ANT-DBS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从治疗的角度来说,在准确定位边界和保护脑功能的情况下,切除手术依然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一线治疗。我觉得ANT-DBS是一种补充性的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碰到了很多病例,准确定位发现病灶位于重要的功能区,或病变非常弥散,这样的病灶无法切除,这时候神经调控治疗,即ANT-DBS,就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性治疗方法。


神外资讯
我们知道宣武医院是国内早期开展ANT-DBS的中心之一,经验丰富,理念先进,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开展ANT-DBS治疗的经验吗?

任连坤教授:

宣武医院在ANT-DBS方面的相关工作分为临床观察方面和机制研究方面。临床观察方面,面对常规手段无法切除的病人,我们必须尝试在国际上非常前沿的方法,因此我们在国内率先进行了验证,主要是由我们功能神经外科遇涛教授团队开展的,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的病例有30余例,RCT多中心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从治疗的效果来看,我们的临床经验在于:第一,要选择适合的适应症,目前的适应症现在比较明确;第二,对于适合治疗的患者,我们依然要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术前评估;第三,对植入靶点、术前计划以及参数调整仍需摸索。总体观察的效果和SANTE实验基本一致,超过半数的患者获得很好的疗效。机制研究方面的经验,在神经调控领域一直是临床先行,缺少机制研究。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ANT-DBS刺激控制癫痫、减少癫痫发作的机理,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ANT-DBS高频刺激能够通过去同步化作用减少癫痫性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也是ANT-DBS从临床到基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所做的贡献。


神外资讯

您认为如何能够实现ANT-DBS更好的应用?

任连坤教授:

对于ANT-DBS的应用,我认为如何选择适合的患者进行ANT-DBS的治疗是重中之重,就是ANT-DBS适应症的问题。我们知道神经调控治疗癫痫的三个途径包括:原位刺激、深部核团刺激和皮层下的白质刺激,都是基于神经网络实现对癫痫发作的有效抑制。


而癫痫网络与生理性神经网络是具有重叠性的,因此我们选择ANT-DBS的适用患者要考虑以下因素:一个是网络因素,因为ANT是边缘系统的枢纽,因此对于起源于边缘系统的局灶性癫痫可能效果比较好;第二个是高频刺激的去同步化作用,对于双侧同步化放电非常明显的病例,应该有相对较好的效果。对于ANT-DBS的应用,我们仍有很多有待探索的地方。


神外资讯

本次病例大赛展现了大批青年医生的技术和风采,但是我们知道癫痫的诊疗之路道阻且长,您对青年医生有什么期待?

任连坤教授:

对于年轻医师的期望,首先,对于ANT-DBS治疗这一新技术,我们目前认识仍不充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机制方面的深入探索;第二,DBS治疗不要局限于ANT,对于其他类型治疗,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前行;第三,我们在临床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每一种治疗有它的益处,尽管这是一种可逆性的微创治疗,但我们也要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比如对于记忆或者情感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谨慎的去评价新的技术,然后才能最好地应用它。


近年来,国内外癫痫的机制和诊疗发展很快,我们对癫痫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对癫痫的治疗也有了如ANT-DBS神经调控等的新技术手段。癫痫是一种由于皮层异常放电而导致的不同的发作性症状,是我们脑功能异常的的表现。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癫痫为我们观察研究大脑功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据我所知,国外已有学者通过癫痫患者研究各种脑功能变化,取得了很大成果,国内也逐渐开展类似工作。


因此,作为癫痫领域的年轻医师一定要知道癫痫诊疗发展的轨迹,知道过去才能了解未来,不仅要着眼于临床,更要从科学的角度掌握新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我们就不单单是一个临床大夫,我们就有可能有更高的视野、更新的技术、更好的发展,以此为病人更好地解除病痛。


专家简介

任连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癫痫中心研修学者,美国梅奥医院博士后,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2019年度入选宣武医院汇智人才工程学者培育计划-领军人才。

国际抗癫痫联盟青年神经生物工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癫痫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科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学分会候补主任委员

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杂志》副主编


从事癫痫的临床工作,对于脑电生理有深入研究,致力于癫痫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擅长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术前评估和神经调控治疗。其中对于代表性研究结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Brain》、《Annals of neurology》、《Neurology》等杂志。特别是近年来,任连坤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阐述了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ANT-DBS)治疗癫痫的去同步化机制,对于临床病例的选择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了丘脑底核(STN-DBS)是药物难治性运动皮质癫痫的特异性治疗靶点,在神经调控治疗癫痫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

版权声明


神外资讯APP所发表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的版权均为主办方/原作者及神外资讯所有,未经神外资讯明确授权,任何人不得以改编、裁切、复制、转载、摘编、录制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盗取任何内容。经神外资讯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请注明来源:神外资讯。如有违反,神外资讯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神外资讯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本号发表的作品。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