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学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晓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大会分上下两场,上半场由天津市环湖医院姜炜教授主持,下半场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晓光教授主持。本次大会特邀嘉宾有: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窦长武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吕中强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薛晓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张宏义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阎晓玲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尹港峰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王焕宇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嵩教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刘志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圣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群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孙国柱教授。嘉宾们就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诊疗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展开了精彩讨论。

主席致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圣平教授此次为我们分享的精彩内容是:分子诊断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于教授指出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多克隆起源、高度异质性及放化疗耐药等特点,患者预后极差。经典的组织病理学不能客观、系统、准确地反映肿瘤组织的基因学背景和生物学特征。经典组织病理学分型往往忽视恶性肿瘤的高度异质性,难以满足精准诊疗的要求。随着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基因分子分型体系的构建和多种分子标记物的不断完善,基于分子病理诊断对胶质瘤进行分子分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脑胶质瘤临床诊治的新选择,有望为最终实现脑胶质瘤精准化诊疗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王焕宇教授


张宏义、王耀伍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张宏义、王耀伍教授为我们分享了1例左额叶大脑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的唤醒手术及术后随访。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好,但由于这类患者生存期较长,所以更需要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因此,唤醒手术是切除该患者大脑功能区肿瘤的理想策略。该患者术后行分子检测:提示IDH突变、TERT突变、1p19q 联合缺失,结合病理诊断提示该患者为WHO Ⅱ级的少突胶质瘤。术后对该患者采取放疗+替莫唑胺5/28治疗,术后第15个月病灶区出现异常强化,经过脱水、激素治疗症状减轻。对于该例术后复发患者,张教授介绍据文献报道低级别胶质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发生率为1/3左右。
刘群教授
孙国柱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孙国柱教授分享的内容是关于一例脑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疗思考。MRI显示右额叶占位性病变,术后影像提示手术切除较为干净,对于该患者的肿瘤类型术前难以判定,术后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提示其符合间变型脑膜瘤(WHO Ⅲ级)。后续患者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会诊,提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对比二次病理结果,均存在Bcl2(+),CD34(vessel+),Vimentin(+)。
病理诊断难以判定该病例的肿瘤类型,因此送检先声诊断脑肿瘤精准诊疗专业版。基因检测提示NAB2-STAT6 融合,该融合为SFT分子特征,提示具有较高的复发及转移率,在脑膜瘤中临床意义不明确,最终确诊为脑膜SFT。孙教授表示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脑膜SFT/HPC和脑膜瘤非常困难,通过基因检测发现NAB2-STAT6 融合对于确诊SFT/HPC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


先声诊断市场部产品经理季宇航分享了基因检测在脑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迄今已发现大量与脑肿瘤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的基因,以及与药物疗效相关的基因位点。高通量、高精度的多基因检测对迅速、准确地进行脑肿瘤的分子分型、预后判断、放化疗策略指导,乃至个体化靶向用药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先声诊断率先开发出覆盖cIMPACT-NOW七次更新内容的脑肿瘤精准诊疗专业版(131+4)检测——即覆盖131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4条染色体(1p、19q、7号和10号染色体)的NGS检测。


版权声明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所发表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的版权均为主办方/原作者及神外资讯所有,未经神外资讯明确授权,任何人不得以改编、裁切、复制、转载、摘编、录制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盗取任何内容。经神外资讯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请注明来源:神外资讯。如有违反,神外资讯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神外资讯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本号发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