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7日发布 | 2281阅读

“维基解密”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精湛治疗技术

徐越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5月14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孟伟博士带领其脊柱脊髓团队,成功为两位颈椎病患者实施手术。在科主任李美华教授带领下我科在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开拓进取,逐步完善脊柱脊髓疾病综合治疗体系,治疗水平已达江西省领先。




带你“维基解密”你所看不到的颈椎病手术




术中显微镜的使用


神经外科在治疗脊柱脊髓疾病(椎管肿瘤、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和脊柱创伤等)治疗中有着其他科室难以比拟、得天独厚的优势——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技术是指显微镜下的精细手术操作技术。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开展手术,可以在最深的地方、最狭小的空间有着很好的照明。同时,显微镜的放大功能能够将很细小的神经、脊髓放大,使得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在手术时能够非常清楚的把压迫神经、脊髓的压迫物如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质等清除,进行非常彻底的减压,手术效果更佳。在进行脊柱脊髓手术时,如果止血不彻底,一旦血块压迫到脊髓、神经,可能导致患者瘫痪,但是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显微镜能够将出血点看的非常精确,这样,术后再出血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总之,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手术使脊柱脊髓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的使用


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在江西省内率先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目前,其已成为我院神经外科手术中监测神经功能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操作中为患者保驾护航的神兵利器。通过在患者头皮及四肢安装刺激及记录电极,应用SSEP、MEP、EMG、D波、H反射等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电生理医师实时分析波形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把患者的脊髓和神经功能状态实时反馈给手术医师,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脊髓和神经根功能。随着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广泛运用,神经外科整体治疗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临床已超过30年,对于围术期脆弱的神经系统而言,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已经成为围术期决策的重要依据,对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预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77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举行的脊髓监测国际会议上,受人敬重的Vernon Nickel教授对这次会议进行了评论:“总有一天术中脊髓监测会像心电图的使用一样被人们接受”。在神经外科迅速发展的当下,这一天已经到来。




术中C臂机的使用


C臂X光机是集光、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可移动式X光机,用于脊柱脊髓手术的术前、术中定位,极大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手术的致残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脊柱脊髓专科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和设备,术中电生理监测+导航+术中影像(O-arm、术中CT、C臂X线机、术中超声等)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中的另一双眼睛。我院神经外科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在江西省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我科牵头成立江西省神经外科医疗联合体,参加联盟单位59家




突破地域限制

孟伟亲自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

高龄老太太获成功救治



患者为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退休的居民(73岁老太太),20余年前因右下肢麻木不适在泰和县中医院骨科检查提示腰1椎管内占位,请上级医院专家行椎管内占位切除术,病理提示神经鞘瘤;术后复查腰椎MRI提示残留。患者之后定期复查提示残留部分无明显变化;右下肢麻木一直存在。近期患者常规体检发现该残留部分明显增大,并自觉右下肢麻木较前明显加重。经多方求助,患者来到泰和县人民医院,找到神经外科郭安华副主任医师,在郭主任的详细讲解下,患者表示第一次对自己病情有了清楚的了解,并且同家人商量后下定决心再次手术治疗。


郭安华随即向科主任刘晓云汇报后联系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组组长孟伟,详细汇报了患者病情,孟伟博士了解情况后表示患者为腰1椎管内肿瘤复发,右下肢麻木为肿瘤压迫所致,建议尽早手术,并愿意亲自赴泰和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经过孟伟博士、郭安华副主任和患者及家属三方商量,明确手术治疗为目前最佳方案。5月3日经过精心准备,在孟伟博士亲自主刀,郭安华副主任一助,以及麻醉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共同配合下,患者顺利的完成了腰1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沿着术前定位、标线(正中旁开2cm)进入,术中精准找到肿瘤,在高倍显微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5月8日出院回家。

(图为郭安华副主任和患者合照)




神经外科医生在治疗脊柱脊髓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对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更为熟悉,更加重视神经组织的保护;特别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使用,使得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质量更高,手术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在欧美国家脊柱脊髓手术大部分由神经外科医生承担。正因为这个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脊柱脊髓疾病患者选择神经外科进行治疗。


专家介绍


孟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脊柱脊髓疾病的相关治疗(上诊时间:每周三上午)。擅长:椎管内肿瘤,颅颈交界区肿瘤,chiari畸形(查理氏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栓系综合征、寰枕畸形,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骶管囊肿、黄韧带骨化及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微创治疗。美国神经医学中心BNI(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访问学者。曾到台湾地区和香港观摩学习神经脊柱相关手术。现任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损伤与功能重建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江西省整合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


撰文/拍摄:徐越

审核:孟伟、陈立科

终审:李美华


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高水平学科”、“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全国主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委会下丘脑垂体专委会主委单位、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二级分会)、中国南部区域性神经内镜联盟理事长单位。现已成为医院最大科室之一,在2018年复旦学科影响力排行榜位列华东地区第五位、2018年艾利彼专科排名中位居全国44位,是国内重要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先后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综合卒中中心、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神经外科联盟、国家心脑血管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CPASC)委员单位、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中加脊柱脊髓伤病诊疗联盟江西牵头单位、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计划项目神经外科(胶质瘤方向)、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第一批卒中溶栓取栓示范中心和五星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学专委会颅底外科学副组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单位、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会常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功能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江西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西省抗癌协会理事单位等等。


神经外科拥有六个病区和一个独立的NICU病区,科室编制床位289张,已形成了脑肿瘤外科(含颅底、胶质瘤、功能区、脑室系统及神经内镜方向)、脑血管病外科(含卒中中心)、微创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及危重症神经外科为主要亚专业方向的、综合多种治疗手段为一体的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体系。


年手术量从过去的百余台到如今的6000余台(全省第一)。设立了普通神经外科门诊、专病/专项门诊(包括:烟雾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垂体瘤;帕金森病;癫痫;脑积水;三叉神经痛)。普通专家门诊、特许专家门诊,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患者。现已形成了脑肿瘤外科(含颅底、胶质瘤、功能区、脑室系统及神经内镜方向)、脑血管病外科、微创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及危重症神经外科为主要亚专业方向的、综合多种治疗手段为一体的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体系。先后获国家基金项目资助12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课题近40项、厅级课题6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近200篇。无论在规模、人才、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处于我省领先水平,是我省神经外科专业重要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拥有128层、64层CT, 1.5T和3.0T磁共振,大平板式DSA机、SPECT机、直线加速器和高压氧舱配等大型诊治设备和各种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系统、超声吸引、神经导航、移动CT、术中C臂、神经电生理监测仪、颅内压监护装置、双频谱脑电图仪、便携式超声、术中多普勒和亚低温治疗设备等世界先进的手术设备。


目前在职医护人员200名,其中高级职称20人(正高8人,副高12人),有博士21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29人,出国访问及研修人员8人。先后获国家基金项目资助12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和厅级课题10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国家专利8项,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无论在规模、人才、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处于我省领先水平,是我省神经外科专业重要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