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药学和药学科学系的Fadumo Ahmed Isse等开展研究,比较尼莫地平碾碎肠内饲管给药与整片口服的aSAH患者之间预后的差异,以及不同尼莫地平口服方式对aSAH后前7天与21天期间的疗效影响,结果发表在2020年4月的《J Pharm Pharm Sci》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Isse FA, et al. J Pharm Pharm Sci. 2020;23(1):100-108. doi:10.18433/jpps30960.】
研究背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继发多种内科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迟发性脑缺血(DCI)和血管痉挛是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尼莫地平是一种对脑血管具有选择性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已证明可降低DCI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有关指南建议,对aSAH患者在发病后96小时内开始口服尼莫地平,治疗21天。对于无法吞咽的患者,通常将尼莫地平片压碎并经肠内饲管给药;但是药典并不建议将尼莫地平压碎,因为可能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药学和药学科学系的Fadumo Ahmed Isse等开展研究,比较尼莫地平碾碎肠内饲管给药与整片口服的aSAH患者之间预后的差异,以及不同尼莫地平口服方式对aSAH后前7天与21天期间的疗效影响,结果发表在2020年4月的《J Pharm Pharm Sci》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85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作者工作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8岁成年aSAH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尼莫地平治疗。除外非aSAH、延迟就诊和尼莫地平治疗少于4天者。主要结果指标为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中度至重度血管痉挛以及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和住院死亡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因素。85例患者中,60例尼莫地平整片服用,25例在第1周通过肠内饲管给予碾碎的尼莫地平治疗。
研究结果
研究观察结果显示,85例患者中,8例(9%)患者死亡,21例(25%)发生血管痉挛(其中15例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痉挛征象;6例没有血管造影报告,但病程记录中记载血管痉挛)。6例发生DCI,表现为1例失语和无力、1例右侧肢体无力、1例左侧肢体无力、2例脑梗死和1例神经功能恶化。根据疾病严重程度(WFNS分级、Fisher评分等)进行校正后,尼莫地平给药方法与患者入院前7天内的血管痉挛相关;与服用整片尼莫地平的患者相比,通过肠内饲管给药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OR=8.9;95% CI,1.1-73.1,P=0.042)。此外,APACHE Ⅱ量表评分,>15分是血管造影上显示血管痉挛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者将21天内通过肠内饲管给予碾碎的尼莫地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为次要目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21天内尼莫地平给药方法对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DCI发生和住院死亡率的影响。经肠内饲管给药与aSAH患者血管造影血管痉挛或21天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经过21天的观察分析,与口服整片尼莫地平相比,通过肠内饲管给予碾碎的尼莫地平与DCI的发生率增加相关(OR=38.1;95% CI,1.4-1067.9;p=0.032)。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给药方式与aSAH后第1周的血管痉挛相关,其中通过肠内饲管给药的患者与口服整片尼莫地平的患者相比,血管造影时显示中度至重度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使用尼莫地平21天间前者DCI的发生率也增加。作者认为,aSAH患者通过肠内饲管注入碾碎的尼莫地平可能引起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从而导致其血管痉挛和DCI增加。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作者建议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应探索替代给药方法,以确保aSAH患者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
版权声明
神外资讯APP所发表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的版权均为主办方/原作者及神外资讯所有,未经神外资讯明确授权,任何人不得以改编、裁切、复制、转载、摘编、录制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盗取任何内容。经神外资讯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请注明来源:神外资讯。如有违反,神外资讯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神外资讯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本号发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