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发布 | 2805阅读
神经介入-AIS
神经介入-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
脑血管-自定义

心玮通谏•第1期 | 两例关于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助力A3段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病例

吕宪利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丁桂兵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梁士凯

长庚

达人收藏

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是心玮医疗研发的国产首个颅内中间导管,它具有0.071英寸更大内腔,并且由超过13个输送节段所组成。


自2019年底批准上市以来,众多术者和脑卒中患者感受到了这款国产中间导管在取栓手术中的优异表现。


今天我们来分享两例关于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助力A3段动脉瘤和助力开通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病例。

病例一




CASE 1

病情简介

患者,75岁,女性,SAH III级(图1)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术前诊断:1.SAH;2.颅内动脉瘤

手术指征:SAH,动脉瘤破裂

手术方案:DSA+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手术器材:
8F股动脉鞘
0.035in,150cm,260cm普通和260cm加硬泥鳅导丝
Synchro 0.014in×200cm微导丝
8F 导引导管
5F 125cm多功能导管
6F 115cm extraflex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Rebar18 微导管
Echelon10微导管
Solitaire 4mm×15mm支架
Axium弹簧圈

手术过程简述:
图1

主动脉弓迂曲,常规方法导引导管无法进入右侧颈动脉。

图2


8F导引导管(Envoy)到达右侧头臂干开口。150cm超滑泥鳅导丝携带6F 115cm 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通过8F导引导管(未接Y阀)进入右侧颈总动脉。8F导引导管不能导入右侧颈总动脉。将5F 125cm多功能导管通过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导入右侧颈总动脉仍然无法将8F导引导管导入右侧颈总动脉。更换0.035in 260加硬的交换导丝通过多功能导管至右侧颈内动脉,此时能将8F导引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开口(图2)。


通过8F导引导管,将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路径图下,以Synchro(0.014in×200cm)微导丝携带Rebar-18微导管,跨越动脉瘤超选入胼缘动脉远端(图3)。

图3


然后,微导丝携带echelon10微导管(直头)超选入动脉瘤囊内(图4)。
图4


送入第一个弹簧圈2×3 2D后释放支架(图5)。支架释放过程中,为增加近端导管支撑力,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上至海绵窦段,并释放solitaireAB 4mm×15mm。
图5


支架释放后,送入弹簧圈1.5×2一个,造影发现动脉瘤栓塞满意,解脱支架(图6)。
图6

术后第二天,患者状态同术前。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和梗塞(图7)。
图7

术者思考

心玮医疗的extraflex远端通路导管是一款国产的中间导管,0.071in的大内径,在保持有一定支撑力的同时又提高了顺应性,推送以及过弯能力顺畅,支撑力强,术中表现优异。




术者介绍

梁士凯


医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卒中分会秘书;中国卒中学会会员;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医师协会副主席;师从姜除寒教授从事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科研与临床工作。


吕宪利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临床试验PI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杂志学术主编,Frontiers in Neurology杂志副主编,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杂志编委,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杂志编委,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编委,The Neuroradiology Journal杂志编委,神经介入资讯编委。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杂志审稿专家,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审稿专家。





病例二



CASE 2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56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1小时。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高血脂”等慢性病史。


现病史:患者上午9点左右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后发现抬举、站立不能,并伴有言语不清,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无手足麻木,因家中无人未及时就诊。至下午17点左右家属发现患者双眼向右凝视,左侧肢体抬举不能,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后急诊120送至我院,急诊查头颅CT排除出血,可见右侧基底节区、右侧顶叶低密度影;血管CTA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且伴有多发血管狭窄,胸部CT未见明显炎性改变;后拟“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多发脑动脉狭窄”收住我科。


入院查体: nT36.5℃、P86次/分、R18次/分、BP右200/100mmHg ,左195/97mmHg , 神清,言语不清,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双眼向右凝视,双眼球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双侧腱反射基本对称,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能。颈软,无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


 NIHSS评分:14分(凝视2分+面瘫2分+上肢4分+下肢4分+语言1分+构音1分)。


头颅CT(2020-05-04),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8分


头颈CTA(2020-05-04)


DSA(2020-05-04):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伴大脑中动脉闭塞。


SWIM技术第一次取栓,抽拉结合(6F心玮中间导管(125cm))


球囊扩张(2*10)


SWIM技术取栓,抽拉结合(使用6F心玮中间导管(125cm))


EP(4.5*22)支架植入,替罗非班推注观察


FINAL


头颅CT(2020-05-04)术后即刻


头颅CT(2020-05-05)术后24h


头颅MR(2020-05-08)术后4天


头颅CTA(2020-05-18)术后2周

术者总结

本例病例是较常见的前循环栓塞,按照常规流程取栓,术中无需使用复杂的介入技术,无论抽吸取栓或支架取栓亦或补救性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等。心玮医疗的中间导管辅助介入器材顺利输送至靶血管闭塞部位并实现开通血管,若遇到ICAS病变亦能配合辅助球囊到位以及支架置入。术中未出现血管损伤等不利事件,不劣于其他同类型中间导管,充分体现了心玮医疗中间导管优秀的铺路效率和安全可靠的品质保证。


心玮医疗中间导管使用体会:

1、定位中间导管具备抽吸导管性能,良好的支撑性和扭控性能更好的为介入器械输送架桥铺路。

2、管腔大、抽吸能力强、可过双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血管再通效率。

3、适合不同类型病变,无论栓塞或者ICAS病变等,方便术中治疗策略的调整。

4、价格亲民、性能不差、性价比高,利国利民,为国货加油!





术者介绍

丁桂兵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十余年,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熟悉神经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