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常由外伤、感染、药物、妊娠产褥期易栓状态等因素引起。血栓阻塞静脉窦造成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可使颅内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压力增加,继而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出现癫痫和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抗凝仍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对于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急剧恶化的重症CVST患者,近几年已有学者开始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实施局部溶栓和机械碎栓、取栓等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取得的临床疗效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下,我们分享本中心近期两例重症CVST的治疗经验及心得体会。
病 例 一
病史简介
入院检查

诊断
第一次手术

图1

图2

图3

图4
经右侧股静脉8F鞘管,置入8F指引导管,经静脉途径送至右侧颈静脉孔位置,选用Rebar-27微导管及Transend微导丝,经颈静脉进入右侧乙状窦,反复尝试,将导丝、导管经右侧乙状窦、横窦,过窦汇,送至上矢状窦前部,超选造影,上矢状窦仅前2/3显影(下图)。



随后造影显示上矢状窦上3/4、右侧横窦、乙状窦都已开通,上矢状窦下1/4及窦汇处仍存在少量显影缺损,考虑血栓量较前明显减少,可通过置管溶栓将血栓溶解(图5-7)。

图5

图6

图7
术后处理措施
1、持续静脉导管注入尿激酶(50万U/24h,持续3-5d);
术后情况
术后复查

图8

图9
再次经右侧股静脉鞘管置入8F指引导管,置于颈静脉(颈静脉孔位置),通过支架导管将Solitaire 6×30mm支架送至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处,释放支架3-5分钟后连同微导管顺指引管一同缓慢拉出,见支架上附着多块血栓(下图)。
随后造影显示右侧横窦及乙状窦显影改善,下行血流良好,右侧小脑静脉瘀滞减轻,静脉回流较前明显改善,动静脉循环时间正常,术毕拔出导管、导丝,股动、静脉鞘管(图10-11)。

图10

图11
术后情况

图12
术后3个月复查
MRV提示上矢状窦及右侧横窦、乙状窦静脉回流通畅,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下图)。
病 例 二
病史简介
女性,23岁,产后两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及后颈部剧烈疼痛,伴烦躁、发作性四肢抽搐,及小便失禁。当地医院查头颅CT平扫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既往有“甲亢”病史,未规律复查及服药。入院查体:神志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存在,颈抵抗,脑膜刺激征阳性。
诊断
入院后予行急诊手术

图1

图2

图3


图5

图6
术后处理措施
2、低分子肝素钙6000单位皮下注射2次/d;
3、降颅压、对症治疗。
术后情况
术后4d

图8

图9

图10

图11
微导管在微导丝辅助下超选至右侧乙状窦,经横窦,过窦汇,送至左侧横窦近左侧乙状窦处,超选造影,见左侧横窦近左侧乙状窦处显影不明显(图12)。
图12
术中决定再次使用Solitaire AB 6×30mm支架进行取栓(图13-14),依旧取出大量血栓。

图13

图14
随后超选左侧横窦造影提示左侧横窦及乙状窦显影,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及椎动脉系统未见异常(图15-16)。

图15

图16
考虑患者为产妇,血液呈高凝状态,术中决定再留置微导管泵入尿激酶预防血栓形成,同样加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第二次术后情况
心得体会
1.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CT平扫可表现典型的“三角征”、“条索征”,部分患者甚至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第二例患者),但仍有20%~30%的CVST患者CT扫描是正常的。
2. 除了CTV、MRV之外,黑血血栓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black-blood thrombus imaging,MRBTI)能够清晰地显示血栓的高信号影,可作为前期筛查手段。
3. 结合本中心的经验,以下类型的CVST病人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
①抗凝治疗效果不显著;②重症CVST,病情进行性加重;③影像上显示静脉窦部分狭窄或闭塞,皮层静脉淤滞,动脉-静脉循环时间明显延长。
4. 术中结合微导管局部造影,从而明确血栓具体位置及血栓负荷量,术中导丝在静脉窦中反复抽拉可起到碎栓效果。
5. 可将Guiding导引导管头端抵住颈静脉孔,利用生理骨性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细小栓子脱落进行血液循环形成肺梗塞,另一方面可通过20ml注射器接指引导管进行抽吸支架取栓后形成的碎栓。
6. 术中导管、导丝操作轻柔,防止对静脉窦壁造成损伤。
7. 静脉窦的管腔直径相对较大,应尽可能选用直径大的取栓支架,如Solitaire AB/FR 6×30mm、Aperio 6×40mm;术中若发现多个窦区多发血栓,血栓量大,可先通过支架取栓局部开通,并联合Sofia Plus、ACE等大口径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
8. 对于CT未显示颅内出血的重症CVST,术中留置微导管进行窦内局部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9. 术后复查DSA对仍有窦内血栓导致静脉回流明显阻滞者,可进行再次取栓治疗。
10. 血管内介入技术可快速打通静脉系统回流通道,迅速缓解颅内压,挽救重症CVST病人生命,但尚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