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国际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共识会议(SIBICC)基于Delphi方法对同时接受脑氧(PbtO₂)和颅内压(ICP)监测的sTBI患者制定全面治疗方案,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的Randall Chesnut等撰文,发表于2020年1月《Intensive Care Med》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hesnut R,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May;46(5):919-929. doi: 10.1007/s00134-019-05900-x. Epub 2020 Jan 21.】
研究背景
研究结果
SIBICC共识工作组(CWG)提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流程,每个流程都分为三级,级别较高的管理风险较高。结合PbtO₂和ICP监测值的4类成人sTBI患者的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结合PbtO₂和ICP测量值的4类成人sTBI患者管理流程。A型患者PbtO₂和ICP指标正常,无需处理;对B型患者PbtO₂正常而ICP增高、C型患者PbtO₂降低而ICP正常和D型患者PbtO₂降低而ICP增高,该研究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
A型成人sTBI患者,即不依赖PbtO₂与ICP监测值的“零级”干预措施:
立即启动基础治疗:①收住ICU;②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③定期评估神经功能和瞳孔反射;④床头抬高30°--45°;⑤镇痛(不依赖PbtO₂与ICP监测值);⑥镇静,防止躁动和呼吸机异步(不依赖PbtO₂与ICP监测值);⑦体温管理,预防发热(监测核心体温,核心体温超过38℃应处理);⑧考虑抗癫痫药物治疗,1周(无继续用药的适应证);⑨维持脑灌注压(CPP)在60mmHg以上;⑩维持血红蛋白(Hb)在7g/dL以上;⑪预防低钠血症;⑫保持静脉回流通畅(保持头居中和颈部不受压);⑬持续血压监测;⑭维持血氧饱和度SpO₂)在94%以上。
根据病情需要的推荐治疗:①中心静脉导管;②呼气末CO₂监测。
CWG提出对同时接受PbtO₂和ICP监测的成人sTBI患者,除特殊情况外,不建议采用以下治疗措施:①甘露醇持续滴注②定期高渗治疗(如每4-6小时一次);③腰穿脑脊液(CSF)引流;④速尿;⑤常规类固醇治疗;⑥常规低温治疗(因全身并发症行低于35℃的低温治疗);⑦大剂量异丙酚诱发脑电爆发性抑制;⑧降低PbtO₂至30mmHg/4.0kPa以下;⑨常规升高CPP至90mmHg以上;⑩巴比妥类药物治疗PbtO₂下降,除非另有说明;⑪低温治疗PbtO₂下降,除非另有说明;⑫“D型”患者高碳酸血症。
B型sTBI患者,即PbtO₂正常而ICP增高的sTBI者的干预措施:
一级干预:①维持CPP 60-70mmHg;②给予镇痛降低ICP;③给予镇静降低ICP;④维持PaCO₂在正常值低限(35-38mmHg/4.7-5.1kPa);⑤甘露醇间断性静滴(0.25-1.0g/kg);⑥间断性高渗治疗;⑦已安置脑室外引流(EVD)者引流CSF;⑧最初使用脑实质ICP探头者,考虑放置EVD引流CSF;⑨考虑抗癫痫药物预防治疗,仅1周(除非有继续用药的适应证);⑩考虑EEG监测。
二级干预:①轻度低碳酸血症(32-35mmHg/4.3-4.7kPa);②已充分镇静的患者如ICP能明显降低时进行肌松治疗;③启动平均动脉压(MAP)试验,评估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制定MAP和CPP个体化目标值(a.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确保安全地进行评估;b.MAP试验期间应不加其它治疗(如镇静);c.给予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物升高MAP 10mmHg,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d.在试验前后监测和记录MAP、CPP、ICP和PbtO₂等重要参数;e.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血管加压素剂量);④若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正常可给予补液和血管加压素,升高CPP以降低ICP。
三级干预:①昏迷患者给予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滴注;②去骨瓣减压术;③低温治疗(35-36℃);④过度通气维持PbtO₂在30-32mmHg/4.0-4.3kPa。
拟进入下一级别干预时需要:①重新评估病人,CT检查随访颅内病变;②考虑必要的手术干预;③考虑颅外因素导致ICP增高;④检查基本生理参数(如CPP和血气值)在所需的范围内;⑤请上级医师会诊。
低级别的干预较高级别的干预副作用少,应作为首选。
C型sTBI患者,即PbtO₂降低而ICP正常的sTBI者的干预措施:
一级干预:①维持CPP 60-70mmHg;②给予补液和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升高CPP至最高值70mmHg;③维持PaCO₂高于35mmHg/4.7kPa;④若PaO₂在所需范围内,通过增加FiO₂至60%,进一步提升PaO₂;⑤考虑EEG监测。
二级干预:①呼吸机管理,将PaO₂增加至150mmHg/20kPa;②将ICP降至22mmHg以下;③考虑CSF引流;④加强镇静以改善机械通气及PbtO₂;⑤启动MAP试验,评估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制定MAP和CPP个体化目标值(a.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确保安全地进行评估;b.MAP试验期间应不加其它治疗(如镇静);c.给予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升高MAP 10mmHg,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d.在试验前后监测和记录MAP、CPP、ICP和PbtO₂等重要参数;e.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血管加压素剂量);⑥根据MAP试验升高CPP以增加PbtO₂;⑦给予补液和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升高CPP至70mmHg以上。
三级干预:①将PaCO₂升高至45-50mmHg/6.0-6.7kPa(但要预防颅内压增高);②考虑高压氧治疗以提高PaO₂至150mmHg/20kPa以上;③若PaO₂和CPP/MAP正常,而PbtO₂仍低于20mmHg,当Hgb在9g/L以下考虑输1U浓缩红细胞。
拟进入下一级别干预时需要:①重新评估病人,CT检查随访颅内病变;②考虑手术治疗;③考虑颅外因素导致ICP增高;④检查基本生理参数(如CPP和血气值)在所需的范围内;⑤请上级医师会诊。
低级别的干预较高级别的干预副作用少,应作为首选。
D型sTBI患者,即PbtO₂降低同时ICP增高的sTBI者的干预措施:
一级干预:①维持CPP 60-70mmHg;②给予补液和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升高CPP至最高值70mmHg;③加强镇痛以减低ICP或改善通气和PbtO₂;④加强镇静以减低ICP或改善通气和PbtO₂;⑤维持PaCO₂在35mmHg/4.7kPa以上;⑥甘露醇间断性滴注(0.25-1.0g/kg);⑦间断性高渗治疗;⑧已置脑室外引流管时,引流CSF;⑨如使用脑实质ICP探头者,考虑放置EVD,引流CSF;⑩若PaO₂在所需范围内,通过增加FiO₂至60%,进一步提升PaO₂;⑪考虑抗癫痫药物预防治疗,1周(除非有继续用药的适应证);⑫考虑EEG监测。
二级干预:①调整呼吸机,提高PaO₂至150mmHg/20kPa;②加强镇静改善ICP和PbtO₂;③对已充分镇静如能有效降低ICP的患者进行肌松治疗;④启动MAP试验,评估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制定MAP和CPP个体化目标值(a.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确保安全地进行评估;b.MAP试验期间应不加其它治疗(如镇静);c.给予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升高MAP 10mmHg,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d.在试验前后监测和记录MAP、CPP、ICP和PbtO₂等重要参数;e.根据研究结果调整血管加压素剂量);⑤根据MAP试验升高CPP以降低ICP或增加PbtO₂;⑥给予补液和血管加压素或强心药升高CPP至70mmHg以上。
三级干预:①昏迷患者给予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滴注;②去骨瓣减压术;③考虑高压氧治疗以提高PaO₂至150mmHg/20kPa以上;④若PaO₂和CPP/MAP正常,而PbtO₂仍低于20mmHg,当Hgb在9g/L以下时考虑输1U 浓缩红细胞。
拟进入下一级别干预时需要:①重新评估病人,CT随访检查颅内病变;②考虑手术治疗;③考虑颅外因素导致ICP增高;④检查基本生理参数(如CPP和血气值)在所需的范围内;⑤请上级医师会诊。
低级别的干预较高级别的干预副作用少,应作为首选。
CWG提出对危重症TBI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时的评估和干预措施:sTBI患者临床神经功能严重恶化指,①GCS运动评分降低1分以上;②新发瞳孔对光反射迟钝;③新发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双侧瞳孔散大;④新发局灶运动功能障碍;⑤需要紧急处理的脑疝或库欣三联征。神经功能严重恶化的干预措施:①紧急评估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原因;②若怀疑脑疝,行经验性治疗(如过度通气、输注高渗溶液);立即行影像学检查或其它检查;迅速升级治疗方案。
结论
该SIBICC共识提出的管理流程在既往循证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为PbtO₂和ICP监测的成人sTBI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但不能作为治疗标准,也不能代替成熟的个人经验。该管理流程应与SIBICC制定的基本护理、危重神经功能恶化急救及脱机治疗方案相结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