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VII-Diderot大学Lariboisière医院神经外科的Kentaro Watanabe等通过尸头解剖阐述在内镜和神经导航辅助下扩大经岩骨菱形区入路和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V2-V3)神经间隙处理涉及中、后颅窝广泛区域肿瘤的手术方式。相关解剖学和临床应用发表在2019年9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Watanabe K,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9 Sep;129:e134-e145. doi: 10.1016/j.wneu.2019.05.062. Epub 2019 May 17.】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10具尸头(20侧)进行解剖。采用Mayfield三钉头架固定尸头标本(70°向对侧,5°后仰);在Storz 4mm/18cm 0°、30°和70°内镜下操作,经中颅窝入路,在棘孔后方切断脑膜中动脉,于硬膜外磨除岩骨菱形区以及磨除圆孔、卵圆孔之间骨质,打开V2-V3间隙经翼管路径,显露颅底深部区域结构(图1、2)。
图1. 扩大岩前入路(蓝)和V2-V3间隙翼管路径(红)示意图。V2:上颌神经;V3:下颌神经。
图2. 打开岩骨菱形区和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间隙后的颞下窝示意图。橘色箭头指示经V2-V3间隙显露上斜坡和同侧枕髁。蓝色箭头指示通过V2-V3间隙翼管路径至上中下斜坡。绿色箭头指示通过岩骨菱形区至岩尖及海绵窦下部。紫色箭头指示通过岩骨菱形区至颈静脉内侧和舌下神经管。Cav:腔隙;AE:弓状隆起;Co:耳蜗;IPS:岩下窦;GG:膝状神经节;GPN:岩大神经;MMA:脑膜中动脉;SphS:蝶窦;SPS:岩上窦;HC:舌下神经管;JF:颈静脉孔;JT:颈静脉结节。
打开岩骨菱形区后,进一步扩大磨除岩骨骨质范围,向前到达岩尖,向后到达上半规管后部;可完全显露内听道硬膜、岩骨颈动脉管内的颈内动脉和岩下窦。岩下窦是磨除岩骨的后界。当肿瘤侵袭斜坡和枕髁时需要经到达岩下窦的手术通道,从而可沿岩下窦显露颈静脉球及颈静脉复合体。在内镜辅助下,进一步磨除颈静脉孔周围骨质暴露内听道下方区域。磨除斜坡和枕髁时,V2-V3间隙可提供更大的照明和手术空间。V2-V3间隙在翼管神经内侧区域的前外侧三角。磨除V2-V3间隙的骨质可至蝶骨翼突(或称翼根);进而向下显露上咽黏膜,向内涉及蝶窦。随后,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进一步作暴露后床突、鞍背、岩尖、海绵窦内侧及对侧枕髁区域的操作(图3、4、5)。
图3. A.内镜下经岩骨菱形区后入路解剖,在耳蜗下方可见岩下窦与颈静脉球内侧壁相连。B.在颈动脉管内的颈内动脉水平段延伸为垂直段,临近颈静脉球。C.切除岩下窦显露颈静脉孔内侧壁。颈静脉结节位于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之间。舌下神经管下方可见枕髁和枕骨大孔。D.打开后颅窝硬膜后,暴露硬膜下VII、VIII、IX、X、XI和XII神经及椎动脉。E、F.经岩骨菱形区至颈静脉孔内侧壁后方示意图。GPN:岩大神经。
图4. A.磨除岩尖和上斜坡骨质后,内镜下经岩骨菱形区通道,可见颈内动脉走行于海绵窦内,岩上窦和岩下窦引流至海绵窦。B.从岩骨菱形区内侧观察蝶窦;磨除上斜坡部分骨质显露斜坡后方脑膜以及前方的上咽壁。C.经岩前通道和V2-V3间隙示意图。Cdy:枕髁;EP:上咽;HC:舌下神经管;JT:颈内静脉结节;Lt:左侧;MF:中颅窝;Mid:中线;MidDM:中颅窝硬膜;ON:视神经;Rt:右侧;VC:翼管路径;VN:翼管神经。
图5. 尸头标本上显示上颌-下颌神经间隙。A.磨除翼根部后显露V2与V3的颞下窝结构以及右侧翼管神经。B.经翼管路径进入右侧翼管神经与V2之间的蝶窦。C.从蝶窦可观察对侧翼管神经、颈内动脉和视神经。D.磨除斜坡后可见翼管路径下方结构。E.45°内镜下显露斜坡周围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和枕髁。图中白色导管指向岩骨菱形区。
研究结果
图9. A-C.MRI-T1加权增强成像显示岩尖部肿瘤,向背侧颈内动脉及内侧颈静脉孔延伸。D.向前推移下颌神经,扩大手术操作空间。E.内镜下显示在下颌神经下方,已磨除受肿瘤侵袭的岩尖至Dorello管和岩下窦。在下颌神经下方可见海绵窦段颈内动脉。F.术后CT扫描显示岩前至岩尖病变。术后病理诊断软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