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浙二神外周刊”不定期接收外院投稿,审核后发表。欢迎各专业同道联系我们,分享精彩病例、研究热点或前沿资讯。投稿请联系:shishi74@163.com
前言
病史简介
患者,18岁男性,高三学生,因左额部肿块进行性增大2月于2020-02-29入院。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侧额头肿块,约黄豆大小,质软无压痛,无肿块破溃流脓,偶可闻及搏动性杂音。无头痛、畏寒发热、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等不适。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软组织B超提示:“前额部中线偏左皮下与颅内动脉血管瘤样扩张”;头颅CT提示:“左侧颅脑血管瘤畸形考虑,左侧额骨骨质破坏”,因症状不明显未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外院检查资料遗失)。近3周来,患者自觉额部肿块进行性增大至乒乓球大小,故就诊于我院。
查体:左侧额部有一乒乓球大小肿物,质软,边界清,无压痛,表面无红肿流脓,听诊可闻及搏动性杂音(图1)。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图1.患者左侧额部可见一乒乓球大小肿物。
诊治经过
根据病史、体征及外院辅助检查,入院诊断考虑脑膜脑动静脉畸形可能,入院后予完善头颅磁共振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额部可见大量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部分血管穿通额部骨质至皮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的畸形血管巢,也未见扩张的血管内对比剂滞留现象(图2)。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磁共振表现可以推定,额部肿块系血管性疾病,而增强扫描未见畸形血管团,对比剂在扩张的血管内无滞留,提示该血管性疾病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更符合动静脉瘘的特征。
图2.A/B.术前磁共振平扫可见左侧额部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部分血管穿通额部骨质至皮下。C.增强扫描可见扩张的血管内基本无对比剂滞留。
进一步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如图3(椎动脉未参与病变供血,图像未提供)。
图3.术前血管造影,可见矢状窦前份,左侧额叶凸面至前颅底广泛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各个瘘口分别由双侧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不同的分支血管供血,并可见颅内迂曲扩张的皮层静脉引流。其中,左侧额部可见静脉球样扩张,符合患者额部包块的体征。
详细分析患者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可明确该患者诊断为上矢状窦(前份)旁-左侧额叶凸面-前颅底广泛硬脑膜动静脉瘘。由于伴有皮层静脉扩张,故手术指征明确。术前讨论手术方案:1.开颅手术:理论上可通过额部冠状切口,暴露所有瘘口,但由于病变的引流静脉破坏颅骨,故术中翻开皮瓣时即有可能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2.介入手术:由于瘘口广泛,瘘口流量较大,术前三维血管重建难以详尽分析该dAVF的血管构筑,二维影像结果提示该dAVF不存在可以超选的静脉路径,故单纯介入手术完全栓塞病变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通过动脉路径尝试部分栓塞,目标为消除额部的静脉引流;3.复合手术:通过介入手术,尽可能消除额叶区域的引流,为开颅手术创造条件,降低翻开皮瓣及骨瓣时的出血风险,尔后通过开颅手术彻底切除瘘口。
由于时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备血困难,为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经与患者家属的反复沟通后,尝试分期复合手术。术中先将一支微导管经脑膜中动脉超选至额部瘘口,随后用第二支微导管超选同一支血管并在第一支导管近端放置弹簧圈两枚,用于形成近心端“瓶塞”,实施“高压锅技术”(图4)。
图4. A.术中第一支微导管超选至额部瘘口,经微导管造影证实到位良好;B.红箭头所示为用于形成“瓶塞”的弹簧圈。
随后,通过第一支微导管注射Onyx胶,完全封堵左侧额部瘘口,复查造影显示左侧额部瘘口完全封堵,左侧额叶扩张的引流静脉完全消失(图5)。
图5.栓塞术后即刻,可见左侧额部瘘口完全栓塞,皮下引流静脉内可见Onyx胶充盈,皮层扩张的引流静脉消失(矢状窦的瘘口尚未消除,颈外正位相可见颞浅动脉多个分支供应瘘口,经矢状窦顺行引流)。
术中按计划栓塞额部瘘口,消除扩张的皮层引流静脉,为开颅手术降低了难以控制的出血风险;此外,由于Onyx胶弥散进入皮下引流静脉后,形成额部占位,亦有手术切除,整形修复指征,故术中不再继续栓塞前颅底瘘口,拟二期开颅手术时,同期彻底切除瘘口及额部占位,并对额部颅骨缺损进行整形修复。术后CT复查如下(图6)。
图6.术后CT,骨窗可清楚显示Onyx胶铸形,胶已弥散至静脉端。脑窗显示迂曲的静脉内血栓形成。未发生出血或梗塞等并发症。
讨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r,dAVF)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类颅内血管畸形,本质是一种发生在硬脑膜的动静脉直接分流[1, 2]。dAVF的好发位置常见于海绵窦区、侧窦区、矢状窦旁、天幕区以及前颅底等[2-5]。尽管其中部分病例可有相关的诱因,例如头部外伤,感染,脑部手术或肿瘤等,但大多数dAVF无法明确具体的发病原因。目前普遍认为,涉及脑内大静脉的dAVF通常是由于大脑静脉窦系统的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部分dAVF患者可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由皮层静脉参与引流的dAVF有较高的出现颅内出血的风险。急性颅内出血可导致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急症,而其他非出血性的神经功能损伤(non-hemorrhaging neurological deficits, NHNDs)主要与dAVF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局部占位和脑缺血等损伤相关,具体可表现为颅内杂音、视觉障碍、癫痫发作、言语障碍、神经痛和痴呆等。CT及MRI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断颅内出血情况,动静脉瘘的位置,提供对动静脉瘘的初步认识。脑血管造影作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金标准可以明确判断瘘口数量、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血管结构,从而为疾病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详细信息。大多数dAVF被认为是单一瘘口,多瘘口的dAVF则极为罕见。临床上通常根据Borden分型或Cognard分型决定dAVF的手术指征。虽然有所区别,但两者均是根据dAVF的引流方式进行分类,综合判断dAVF的破裂风险及导致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风险。有报道显示Borden分型II或III型dAVF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分别高达18%和34%[4, 5]。伴有皮层静脉扩张、逆流或者静脉窦的逆向引流,通常被认为是手术的绝对指征。有意思的是,在Borden分型和Cognard分型中,均未提及dAVF的引流静脉可破坏颅骨并经颅外系统的静脉进行引流。与一般病例不同的是,本例患者dAVF的瘘口位于前颅底,矢状窦旁以及左侧额部凸面,并且,不同瘘口的供血与引流不尽相同(详见图3),由此可见瘘口并不直接相连。此外,本例患者的引流静脉破坏颅骨,并在皮下进行性扩张,表现为皮下进行性增大的包块,这在所有的dAVF临床症状中实属罕见。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瘘口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为主。由于dAVF通常位于颅底,或邻近重要的静脉窦,并且伴有大量异常扩张的皮层静脉和高压的引流静脉,术中瘘口暴露困难和潜在难以控制的出血,是开颅手术最大的风险[6],但特定位置的dAVF,如前颅底、边缘窦区以及天幕缘等位置,瘘口容易显露者,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瘘口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上述位置的dAVF,介入栓塞通常存在路径困难以及异位栓塞等风险。因此,外科治疗dAVF仍是不可取代的一种方式。随着Onyx时代的到来,经血管内途径治疗dAVF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7]。伴随着材料学的进步,解剖学认识的加深以及三维血管构筑学分析水平的提高,血管内治疗dAVF的观念也由单一经动脉途径到多种路径联合应用。但不管何种途径,患者必须存在适合超选的路径,使得栓塞导管可以到达瘘口,从而确保Onyx胶可以弥散至引流静脉端,完全闭塞引流静脉,才能彻底治愈dAVF[8]。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dAVF,单纯的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可能都无法完成治疗的目的针对这些复杂病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的组合,在实现完全闭塞瘘口的前提下,将与手术和术中出血有关的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是手术方案设计的核心理念,这同时也依赖于各中心和术者个人的经验。如本例患者,瘘口分布广泛,流量巨大,部分瘘口路径不佳,介入手术无法完成栓塞所有瘘口的目的。而额部骨质的缺损又存在外科手术整形的指征。同时,本例患者伴有大量迂曲扩张的皮层引流静脉,而且由于部分引流静脉破坏颅骨,并在皮下形成高压的静脉球,给直接开颅手术造成巨大的困难。因此,复合手术,首先通过介入手术闭塞部分瘘口,消除额部表浅的引流静脉,为开颅手术降低出血风险,随后通过开颅手术切除瘘口以及占位,修补颅骨缺损,是该例复杂dAVF的唯一答案。
结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颅内动静脉畸形中少见的一个亚型,绝大多数的dAVF为单一瘘口,临床表现通常以自发性出血和耳鸣为主。瘘口广泛分布,部分引流静脉破坏颅骨,并在皮下形成进行性增大的包块的个例极为罕见,需引起临床重视。对于复杂dAVF,需联合血管内治疗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实施复合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2. Simons, M.,M.K. Morgan, and A.S. Davidson, Cohort studies, trials, and tribulations:systematic review and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treatment. J Neurosurg Sci, 2018. 62(4): p. 444-453.
3. Poorthuis,M.H.F., et 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logy, 2019. 93(21): p. e1971-e1979.
4. Zuurbier,S.M. and R. Al-Shahi Salman,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brain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 in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 9(9): p. Cd003436.
5. Gross, B.A.and R. Du,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ebr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Neurosurgery, 2012. 71(3): p. 594-602; discussion 602-3.
6. Priola,S.M., et al., Angio-architecture of complex cranial dural arteriovenousfistulas: A single centre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outcomes. J Clin Neurosci, 2020.
7. Elsenousi,A., V.A. Aletich, and A. Alaraj, Neurological outcomes and cure rates ofembolization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with n-butyl cyanoacrylate orOnyx: a meta-analysis. J Neurointerv Surg, 2016. 8(3): p. 265-72.
8. Wu, E.M., etal., Embolization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with intent to cure: asystematic review. J Neurosurg, 2019. 132(2): p. 388-399.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徐良主治医师整理,虞军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往期回顾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八期)立体定向精准抽吸治疗3型脑干出血一例(脑血管系列十五)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七期)单靶点双通道立体定向精准抽吸治疗丘脑脑干出血一例(脑血管系列十四)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六期)浙二分型“I型”原发性脑干出血立体定向精准抽吸治疗一例(脑血管系列十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五期)导航辅助定位下丘脑基底节血肿抽吸术一例(脑血管系列十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四期)疑似新冠肺炎小儿三脑室肿瘤伴颅高压限期手术一例(一级防疫手术特别报道)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三期)单侧额外侧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脑血管系列十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二期)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中脑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脑血管系列十)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一期)颅内巨大动脉瘤塑形夹闭一例(脑血管系列九 )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期)号外 国内首例!72岁高位截瘫患者用意念喝可乐、打麻将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三十期)中动脉血栓性动脉瘤孤立+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一例(脑血管系列八)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九期)复合手术处理颈内动脉床突旁巨大动脉瘤一例(脑血管系列七)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八期)复合手术切除胼胝体AVM一例(脑血管系列六)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七期)床突旁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包裹夹闭一例(脑血管系列五)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六期)双干STA-MCA搭桥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脑血管系列四)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五期)OA-PICA搭桥治疗PICA假性动脉瘤一例(脑血管系列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四期)ECA-RA-M2搭桥术治疗栓塞后复发M1夹层动脉瘤一例(脑血管系列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三期)A3-桡动脉-A3搭桥治疗复杂大脑前动脉动脉瘤一例(脑血管系列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二期)颈胸腰多节段椎管狭窄一例(脊柱脊髓系列二十)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一期)青少年上肢远端良性肌萎缩症(平山病)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九)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二十期)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八)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九期)扁平颅底后颅减压术后术区硬膜下积液致梗阻性脑积水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七)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八期)脊髓圆锥部髓内黑色素细胞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六)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七期)腰椎术后硬膜假性囊肿并马尾神经根瘘口嵌顿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五)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六期)高位颈髓髓外膜内毛细血管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四)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五期)应用超声侧向骨锉经后方入路切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四期)经颈前外侧入路切除颈4/5哑铃状神经鞘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三期)半椎板成形+复位显微切除颈胸段椎管内神经鞘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二期)破坏一侧关节突及椎体的胸椎上皮样血管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十)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一期)表现为颅高压症状的腰椎管内副神经节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九)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一十期)CT脊髓造影诊断带心脏起搏器的胸椎管内肿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八)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九期)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柱侧弯一例(脊柱脊髓系列七)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八期)胸椎侵袭性血管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六)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七期)经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Eden IV型胸椎管内外神经鞘瘤一例 (脊柱脊髓系列五)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六期)椎管内肿瘤源性颅高压一例(脊柱脊髓系列四)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五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切除腰骶部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四期)显微镜结合内镜切除马尾“十连珠”神经鞘瘤一例(脊柱脊髓系列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三期)因脑干出血病史延误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一例(脊柱脊髓系列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二期)硬膜悬吊误将蛛网膜缝住致顽固性硬脑膜下积液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零一期)经皮套筒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二百期)一例累及Exner区胶质瘤切除后对中文语言功能影响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九期)小儿脑积水后巨颅矫形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九)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八期)儿童视路胶质瘤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八)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七期)儿童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七)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六期)经棘突间入路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六)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五期)儿童意外脑干穿刺伤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五)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四期)颈内动脉缩窄术治疗儿童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四)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三期)新生儿双胞胎低体重脑积水一对(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二期)Krause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畸胎瘤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一期)小儿软脑膜动静脉瘘一例(小儿神经外科系列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九十期)脊髓节细胞胶质瘤伴H3K27M(+)、BRAF V600E(-)基因型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九期)左侧颞部动静脉瘘伴瘤样扩张(2019赛诺菲神外病例大讲堂选载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八期)电凝法治疗基底动脉微小动脉瘤一例(2019赛诺菲神外病例大讲堂选载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七期)婴儿颅内动脉瘤2例(2019赛诺菲神外病例大讲堂选载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六期)婴儿颅内动脉瘤2例(2019赛诺菲神外病例大讲堂选载一)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六期)会议报道丨浙医二院-美国UCLA联合MDT讨论会(第十期,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专题)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五期)经咽升动脉栓塞岩下窦闭塞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四期)椎管内原发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伴全脑脊液播散转移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三期)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伴左侧面肌抽搐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二期)急诊手术+TOMO放疗治疗弥漫中线胶质瘤一例(2018浙江省胶质瘤MDT病例五)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一期)弥漫中线胶质瘤手术并早期康复一例(2018浙江省胶质瘤MDT病例四)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八十期)节细胞胶质瘤合并小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一例(2018浙江省胶质瘤MDT病例三)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九期)早期软脑膜下播散的胶质母细胞瘤一例(2018浙江省胶质瘤MDT病例二)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八期)多中心/多灶性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七期)颅内单发Rosai-Dorfman病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五期)双侧丘脑梗死(Percheron动脉梗死)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三期)研究前沿|陈高教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影像组学的脑出血微创治疗规范化体系建立及应用评价”启动-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二期)经皮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并硬膜外脓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一期)伴有EGFR扩增的胶质母细胞瘤的复发判断和治疗选择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七十期)误诊为脑脓肿的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六十七期)含有鳞状分化上皮成分的垂体腺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六十五期)原发性IDH突变型胶质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六十四期)侧裂深部不典型脑膜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六十三期)脊顽固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六十期)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五十九期)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五十八期)眼外伤手术后重水迁移入脑室蛛网膜下腔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五十七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诱发应激性心肌病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五十五期)源于嗅神经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五十三期)不典型脑膜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第一百五十二期)无症状颅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五十一期)佳作赏析|柳夫义医师获中国医师协会“神外手术视频展播秀”新锐组最佳人气奖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五十)--左侧额颞岛叶弥漫性胶质瘤一例(2018华东胶质瘤MDT病例四)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九)--节细胞胶质瘤一例(2018华东胶质瘤MDT病例三)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八)--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一例(2018华东胶质瘤MDT病例二)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七)--历经三年浙沪接力诊疗的疑难复杂病例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六)--多技术应用切除优势半球岛叶胶质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四)--佳作赏析丨洪远主任获2018全国青年医师”齐柏林杯“神经内镜手术视频大赛特等奖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三)--研究进展 | 脑胶质瘤MRI浸润征象与预后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二)--“2018西湖神经外科论坛”成功召开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四十)--颅内多发粘液性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九)--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八)--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孤立颞角综合征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七)--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六)--垂体ACTH细胞增生性库欣病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四)--腰髓动静脉畸形出血导致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三)--疑似鞍区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一)--以腰椎播散灶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室管膜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三十)--亚裔学生的美国神经外科医师成长之路(来自UCLA华裔学生的经历分享)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九)--开颅术后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八)--sternberg管未闭脑膜脑膨出致脑脊液鼻漏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七)--中药皂角刺致颅内脊索瘤术后残余肿瘤萎陷?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六)--利用复合手术室多学科合作处理头部刀刺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五)--经静脉入路栓塞深部脑动静脉畸形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四)--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尾状核、壳核脱髓鞘1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三)--库欣病合并全身多发占位性病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切除腰椎巨大滑膜囊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一)--孤立性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二十)--伴有ALK融合基因的颅内转移性肺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九)--静脉入路栓塞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八)--儿童中央区病灶致顽固性癫痫外科手术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七)--丙戊酸钠相关高血氨脑病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六)--儿童眶尖-海绵窦-颞下窝病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四)--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治疗--浙二的观点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三)--“复合高压锅技术”治疗横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一十二)--应用新型动脉瘤内栓塞装置(WEB)栓塞前交通未破裂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一十一)--儿童四脑室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八)--新发现AIP基因突变位点的家族性单纯性GH瘤家系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七)--自发性低颅压致双侧硬膜下血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六)--张建民教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脑机接口的脑血管病主动康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正式启动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五)--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合并慢性硬膜外血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四)--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半椎板入路切除儿童颈髓腹侧肠源性囊肿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三)--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急性脑肿胀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一百零一)--胶质瘤的病理特征与位置分布的关系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九)--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卒中伴发脑梗塞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六)--桥小脑角脑膜瘤伽马刀后并发PICA血栓性动脉瘤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四)--颅内表皮样囊肿自发破裂伴血清CA-199显著升高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二)--鞍上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伴自发性出血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一)--2017西湖神经外科论坛成功召开!
浙二神外周刊(九十)--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Erdheim-Chester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七)--垂体瘤伴发鞍结...
浙二神外周刊(三十六)--脑膜血管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