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富血供脊柱肿瘤进行术前血管内栓塞可减少术中失血。次完全栓塞减少失血的程度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来自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Daniel M. Sciubba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阐明术前肿瘤栓塞程度与术中失血量之间的关系。
————摘自文章章节

【Ref:Westbroek,EM, et al. J Neurosurg Spine. 2020 Apr 3:1-7. doi: 10.3171/2020.1.SPINE191337.】


脊柱肿瘤手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畸形、不稳定和疼痛,但富血供肿瘤带来了特殊的挑战,与术中失血量较高相关。术中失血除了与即刻的术中风险相关以外,大量失血还与伤口愈合不良和术后感染相关。对富血供脊柱肿瘤进行术前血管内栓塞可减少术中失血。次完全栓塞减少失血的程度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来自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Daniel M. Sciubba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阐明术前肿瘤栓塞程度与术中失血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04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上。


研究者对2005年期间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其所在机构接受术前血管内栓塞和后续肿瘤切除术的所有富血供脊柱肿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肿瘤栓塞程度,患者被分为3组:完全栓塞、近完全栓塞(≥90%但是<100%)和部分栓塞(< 90%)(图1)。
图1. 各栓塞结局组的代表性病例。A:1例49岁女性乳腺腺癌转移至L1,MRI显示血管异常丰富,患者接受了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时L1可见肿瘤染色。B:在使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弹簧圈进行栓塞之后,不存在任何可见的残留肿瘤染色。C:1例33岁女性平滑肌肉瘤转移至T1的血管造影片。右侧肋颈干注射证实T1处有肿瘤染色。D:用NBCA栓塞可进入的肿瘤供血分支后,超过90%的肿瘤染色不再可见。E:1例50岁男性肾细胞癌转移至L1的血管造影片。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以及根髓动脉。F:在根髓动脉起始部远端的肿瘤供血分支弹簧圈栓塞后,肿瘤染色降低约40%。
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和栓塞信息等,采用单因素ANOVA比较组间术中失血量,并进行组间事后比较。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每组各有22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的临床人口统计学信息详见表1。
表1. 接受脊柱肿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66名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完全栓塞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625±1696 mL(中位数1300 mL,范围450-8000 mL);近完全栓塞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021 mL±1531 mL(中位数1600 mL,范围200-6000 mL);仅部分栓塞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失血量为4009 mL±3222 mL(中位数3750 mL,范围200-10000 mL)(表2)。
表2. 手术结果和统计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比值:6.81, p=0.002)。即术前栓塞程度和术中失血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接受完全和部分栓塞的患者(p=0.001)与接受近完全和部分栓塞的患者(p=0.006)之间也观察到术中失血量存在显著差异。成对检验显示完全和近完全栓塞组之间不存在任何显著差异(p=0.57)。完全和近完全栓塞的联合组分析也显示,与部分栓塞相比,失血量显著降低(p<0.001)。此外,术中血管损伤与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加相关(平均失血量5500±2500 vs 2418±2420 mL, p=0.04);单变量线性回归显示肿瘤体积与术中失血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 p=0.006)。但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术前凝血指标和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失血量无显著相关性(表2)。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术前血管内栓塞与术中失血量减少相关。在该系列中,与术前栓塞导致肿瘤血供减少不到90%的肿瘤相比,实现术前完全或近完全栓塞的肿瘤的术中失血量显著减少。即肿瘤栓塞至少90%的患者在手术时的失血量显著低于仅部分栓塞的患者。重要的是,完全栓塞和近完全栓塞之间没有差异,表明可能存在有效的最低栓塞程度。综上,可能存在一个应当作为术前栓塞目标的关键的有效性阈值。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