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Susumu Miyamoto等开展前瞻性研究,确定存在于非出血性半球的脉络膜侧支血管与发生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2019年2月的《J Neurosurg》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unaki T, et al. J Neurosurg. 2019 Feb 8;132 (2), 408-414. doi: 10.3171/2018.10.JNS181139.】
研究背景
烟雾病患者脑出血后,在非出血性半球可能出现出血,即发生对侧出血。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但并不罕见;其发生率低于出血半球的再出血发病率。神经外科医师面临这种独特现象,提出非出血性半球是否应进行颅外-颅内搭桥术,以及对于无症状性烟雾病如何有效防治出血的问题。日本成人烟雾病试验(Japan Adult Moyamoya Trial,JAM)的早期分析结果显示,脉络膜侧支,也称为脉络膜吻合支是脆弱的侧支血管,以脉络膜动脉和髓动脉之间的吻合为特征,可能是出血性烟雾病再出血和非出血性半球发生出血的预测因子,但尚未研究验证。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Susumu Miyamoto等开展前瞻性研究,确定存在于非出血性半球的脉络膜侧支血管与发生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2019年2月的《J Neurosurg》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的对象是入组JAM的、并分配至非手术组的出血性烟雾病成年患者;评估其脉络膜侧支血管与非出血性半球出血的相关性。研究的预后指标为5年随访期间发生出血,以及比较脉络膜侧支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出血发病率。
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纳入JAM试验并分配至非手术组的38例患者中,36例存在非出血性半球,其中15例(41.7%)有脉络膜侧支血管。脉络膜侧支血管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TIA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大脑后动脉受累情况等无显著性差异(表1)。非出血性半球发生出血的年发病率为3/148.3人或总体年出血风险为2.0%。
表1. 纳入研究的36例患者的基线特征。
3例脉络膜侧支血管阳性组患者发生非出血半球出血,而脉络膜侧支血管阴性组非出血半球无出血发生。因此,脉络膜侧支血管阳性组的非出血性半球的年出血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血管阴性组(5.8%:0%;P=0.017)。
脉络膜侧支血管阳性组中非出血性半球发生的出血均位于侧脑室周围区域或侧脑室体部的后部,该位置在解剖学上与脉络膜侧支血管的分布相符。
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非出血性半球发生出血的年风险为2.0%。存在脉络膜侧支血管的非出血性半球发生出血的风险高于无脉络膜侧支血管的非出血性半球。因此,脉络膜侧支血管的存在可能是非出血性半球发生出血的原因。但有待于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以及确定非出血性半球和无症状烟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