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8日发布 | 537阅读

智能手机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远程诊疗

孙一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为急性脑卒中远程诊疗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促进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可解决远程诊疗中解读神经影像学资料的关键问题。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rtins SCO, et al. Stroke. 2020 Jan. 51 (1), 240-246. doi: 10.1161/STROKEAHA.119.026727.】


研究背景



脑卒中是造成人们致残和致死的重要病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起始于1995年;但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使用静脉溶栓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状况有很大区别。特别在中、低收入国家,因缺少培训过的神经科脑卒中专科医生和缺乏支付监护和治疗费用的经济能力,推广tPA静脉溶栓的难度较大。


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为急性脑卒中远程诊疗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促进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可解决远程诊疗中解读神经影像学资料的关键问题。
 
但目前,医学文献中关于使用手机APP交流、咨询并制定脑卒中治疗决策的资料缺乏。日本开放的JOIN App(Allm,Tokyo,Japan)智能手机系统是实现快速临床数据和神经影像学数据共享的低成本软件,其具有聊天、时间标记、DICOM图像查看、医院间图像和信息交换、双向加密视频等功能。急诊科住院医师与神经科医师从JOIN App中直接阅读患者的影像学图像;有助于远程会诊,加快脑卒中的临床诊疗决策。巴西愉港市临床医院神经科脑卒中中心的Sheila C. O. Martins等评估针对发展中国家公立医院脑卒中中心资源不足,应用JOIN App程序快速共享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效应,以及对AIS临床诊疗质量和速度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Stroke》杂志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巴西某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进行评估。患者的相关数据经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和急诊科住院医师初步总结后,与脑卒中中心神经科医师一起参与远程会诊。由脑卒中神经科医师和神经影像科医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在24小时内使用标准的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影像工作站对所有病例进行分析,并在远程通信协助下为患者制定临床决策。
 
该研究根据巴西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排除任何影像学上有出血或大脑中动脉1/3以上区域不可逆缺血性改变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脑卒中神经科专家不设盲,对神经影像学专家设盲。主要研究指标是基于JOIN的临床专家决策与神经影像学决策的一致性,次要研究指标包括入院到溶栓开始时间(door-to-needle time,DTN time)中位时间的差异和良好预后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



共纳入720例脑卒中患者;442例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78例(18%)接受静脉溶栓治疗。295例(67%)未能进行tPA治疗的主要原因是距症状开始时间>4.5h,31例(7%)大脑中动脉低密度区>1/3。基于JOIN PACS与溶栓决策之间的一致率:在无盲的脑卒中专家组为100%,单盲的神经放射科专家组为99.3%。研究提示,使用智能手机App系统后,可显著减少患者入院到溶栓开始时间,DTN时间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IQR)分别为90(75-106)分钟与63(61-117)分钟,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90天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的发生率为51.3%,90天死亡率为2.6%,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8%。


结论



作者总结:根据研究结果,JOIN智能手机系统可以使参与远程会诊的医务人员快速共享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及制定脑卒中治疗决策,能争取更快的治疗时间。所以,该系统代表易实施、低成本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法,适用于无全职脑卒中专科医生的医学中心。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