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5日发布 | 1938阅读

神经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管理策略--【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第160期

黄贤键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为更好继续提高、规范中国神经外科医生颅脑创伤救治能力及水平,神外资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继续面向全国收集颅脑创伤病例并展开讨论,由国内医生提供真实病例,经专家审核通过及点评后刊登。
投稿邮箱:shenwaizixun@163.com
投稿联系人:神外助手(微信号:18918666395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第160期,由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贤键主任带来的:神经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管理策略 文末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全国委员兼神经创伤学组组长、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急诊创伤中心主任、“神外资讯中国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家组”副组长杨小锋教授及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业组组长、“神外资讯中国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家组”委员高国一教授作出精彩点评,欢迎观看、阅读。







精彩点评



杨小锋教授点评00:0001:16
黄贤键教授跟大家介绍了颅内压的概念和颅高压的危害,强调了要加强颅内压管理。当然要做好颅内压管理的第1步就是颅内压的有效监测。主要的颅内压监测应用,黄主任通过后面4个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也给大家介绍了颅高压国内、国外的处理措施。给大家介绍的几个病例很有特色,有老人的、脑内血肿的、大面积脑梗的,还有外伤性动脉瘤情况下的处理,做得都很成功。黄教授也介绍了颅高压处理的整个概念,包括不同手段、组合的使用。但不管采用什么手段,个体化的治疗,一定要采取各种组合拳,把颅压控制下来,这个概念和规范还是很有好处的。 

杨小锋 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神经创伤学组组长






精彩点评



高国一教授点评00:0002:02
黄贤键主任介绍了他对颅内压监测管理方面的体会,并带来了4个病例。病例都很精彩,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治疗过程都很规范。我们今天主题是监测有道,也是颅脑外伤病例线上讨论的第1期。应该说颅内压监测怎么样去强调其实都不过分,因为事实上现在颅内压监测还是说得多,做得少。江基尧教授带领全国52家医院做的临床病例调查,总结下来重型脑外伤做颅内压监测的比例只有36%,所以我们在做实时监测并且根据监测总结各种经验的时候,还有很大的空间。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黄主任在刚开始的时候讲到了几个指南,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持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几个指南,比如说03年的中国神经重症的指南、18年的神经内科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指南,有些指南是需要不断更新的,特别是内科的指南提到的一些比如速尿、脑池引流等等,这些观点有的已经被去年一些国际指南基本否定了。而且内科医生所站的角度,所要评估的问题,包括处理问题措施可能跟神经外科都略有区别。所以不断地更新知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国一 教授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兼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业组组长




往期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