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罗斯柴尔德阿道夫基金会神经外科的Pierre Bourdillon等采用“意识障碍”、“意识”和“非侵入性脑刺激”、“经颅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超声刺激”、“经颅磁刺激”、“侵入性脑刺激”和“深部脑刺激”等关键词,检索截止至2018年12月的PubMed、Medline数据库的文献,复习已发表的论文和评估、比较各类型电磁脑刺激对治疗意识障碍的疗效,结果发表于2019年3月《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Bourdillon P, et al. Front Neurosci. 2019 Mar 18;13:223. doi: 10.3389/fnins.2019.00223. eCollection 2019.】
研究背景
严重的脑损伤是造成患者昏迷的重要原因。根据患者的表现可以定义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的类型,如仅有反射行为的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最低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无反应性清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UWS)或有不同于反射的有目的行为状态等。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对意识障碍可进一步深入分类。但是至今对意识障碍的治疗方式仍有限,包括缺乏特效药物。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治疗DoC患者的唯一手段是神经康复疗法。通过靶向刺激神经回路,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电磁脑刺激(Electromagnetic Brain Stimulation),可能是恢复意识的有前途的手段。法国巴黎罗斯柴尔德阿道夫基金会神经外科的Pierre Bourdillon等采用“意识障碍”、“意识”和“非侵入性脑刺激”、“经颅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超声刺激”、“经颅磁刺激”、“侵入性脑刺激”和“深部脑刺激”等关键词,检索截止至2018年12月的PubMed、Medline数据库的文献,复习已发表的论文和评估、比较各类型电磁脑刺激对治疗意识障碍的疗效,结果发表于2019年3月《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上。
研究结果
作者通过文献复习后提出,目前的研究结果倾向于支持深部脑刺激(DBS)和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对DoC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前者有潜在的副作用,选择患者时应谨慎;后者为非侵入性,因此患者耐受性良好,如迷走神经刺激(VNS)等微创性技术,既有疗效,又能减轻对脑组织带来的伤害,具有应用前途。作者建议对所有慢性DoC患者首先进行NIBS治疗,其中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优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者提议未来的研究应该系统地将刺激与脑结构和功能性成像相结合。
结论
上述回顾性研究有助于确定每种电磁脑刺激技术对DoC患者治疗的作用;应该遵循渐进的治疗策略,首先使用NIBS获取患者大脑对刺激产生的反应,然后再进行侵入性刺激,促使DoC患者意识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