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建议,同时使用临床检查和CSF培养物状况评估VRI的治疗效果。法国亨利蒙多尔大学医院麻醉科和ICU的Roman Mounier等回顾性分析抗菌素治疗的VRI自然过程,并确定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的《J Neurosurg》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ounier R, et al. J Neurosurg. 2018 Nov 16:1-10. doi: 10.3171/2018.6.JNS 18853.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脑室外引流术(EVD)存在颅内感染(ventriculostomy-related infections,VRI)的风险。EVD所致脑膜炎的发病率为2%~22%。脑室内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开颅手术、全身感染、颅骨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和EVD灌洗等都是增加颅内感染率的因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或使用抗菌引流管是防治VRI的措施,但目前尚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由于抗生素不能有效地通过血脑屏障和在脑组织内达到最小抑菌浓度,给治疗颅内感染带来困难。对颅内感染患者必须检测脑脊液(CSF)参数。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建议,同时使用临床检查和CSF培养物状况评估VRI的治疗效果。法国亨利蒙多尔大学医院麻醉科和ICU的Roman Mounier等回顾性分析抗菌素治疗的VRI自然过程,并确定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的《J Neurosurg》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567例18岁以上EVD患者,其中39例发生VRI。VRI指脑室外引流的CSF标本培养阳性,需要抗生素治疗。此外,将CSF培养阳性,未经抗生素治疗,而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D0(day 0)是CSF培养阳性的日期,而VRI组中D0是启动抗生素的日期。研究者观察随后10天(即D1~D10)的临床、CSF炎症指标与D0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39例患者为47种微生物感染,45%为革兰氏阳性球菌。VRI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初2天的临床指标存在显着差异,随后恢复到原来水平;VRI组CSF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较大,5天后恢复到原来水平;脑脊液中病原菌杀灭的中位时间为2天;鞘内用药或EVD交换用药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D3~D5的临床或CSF指标与结果无相关性。
结论
作者认为,该研究的局限性首先是回顾性分析,仅纳入7例前瞻性患者,添加到分组中,降低纵向设计的系统采样和数据收集水准,出现重大的偏差风险。最后,研究者得出结论,临床状态的改善速度在D5前后早于CSF指标的变化。CSF指标直到D10仍为异常。体温和微生物培养结果恢复到正常的速度快于其它指标的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