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03日发布 | 1450阅读

检测血清D-二聚体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

李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郑锋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美国纽约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中心神经外科的William T. Couldwell等开展研究,评估在神经外科患者中采用检测D-二聚体水平筛查静脉血栓栓塞,结果发表在2019年10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arsy M,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0 Jan;133:e774-e783. doi: 10.1016/j.wneu.2019.09.160. Epub 2019 Oct 9.】


研究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重要的并发症。VTE的发生风险较高,使用静脉多普勒超声(venous duplex ultrasonography,VDU)可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要经验丰富人员操作。对无临床症状的患者,D-二聚体检测可排除DVT,以及诊断DVT、静脉窦血栓形成或高风险血栓栓塞性卒中。D-二聚体检测比VDU方便、成本低。美国纽约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中心神经外科的William T. Couldwell等开展研究,评估在神经外科患者中采用检测D-二聚体水平筛查静脉血栓栓塞,结果发表在2019年10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1918例2008年3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间接受血清D-二聚体检测及VDU检查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资料,评估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和血清D-二聚体含量等数据对VTE的预测作用。D-二聚体水平检测方案如下,入院当天、以后每隔一天,直至出院或第16天分别进行;当D-二聚体水平达到3ug/mL以上时进行VDU检查比较。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总体VTE检出率为28.7%。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发现总体D-二聚体值曲线下面积为0.58(P=0.0001)。VTE患者从入院至住院第18天,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从入院开始当D-二聚体值达到2.5ug/mL时,即能显著预测VTE的发生,此后D-二聚体水平越高,发生VTE的风险越高。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2.5ug/mL时,VTE相对风险增加30%。住院期间D-二聚体值≥3.5ug/mL时,VTE的相对风险增加2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住院时间、肿瘤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期间D-二聚体水平≥3.5ug/mL是VT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判断异质性很大的神经外科患者发生VTE,建议在住院期间当D-二聚体值≥3.5ug/mL时,进行VDU检查,确诊VTE的可能。采用D-二聚体检测筛查VTE的模式实用、经济和高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