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简介
CTA示右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指向眼动脉窝。
入院后DSA检查:右颈动脉窝AN、右颈内动脉床突段前壁微小AN;左侧MCA分杈部AN、左侧AChA微小AN。

右侧颈动脉窝指向后下的动脉瘤(黄箭),前床突段前壁亦见一小囊状突起考虑AN(黄箭),这个需要术中探查一下的!

3D动图可見床突段前壁为一囊状小动脉瘤,位于眼A近端,床突段后壁AN位于后交通动脉近端,解剖定位位于颈动脉窝!
3D骨窗位动图可見颈动脉窝AN位于前后床突水平之下,常规同侧手术夹闭需磨除前床突显露,右上角图示由蝶鞍内侧侧面观动脉瘤的位置,右下为颈动脉外侧观!
L-ICA可见MCA分杈部小AN(白箭头),宽颈,脉前动脉微小AN(黄箭)!

L-ICA 3D动图清晰展示MCA和AChA两处AN!
采用左侧额外侧入路,孤形打开硬膜,抬起额底,分离蛛网膜即见视交叉前间隙内结构!

由视交叉内间隙垂体外侧分离鞍隔薄层硬膜,显露位于右颈动脉窝指向后下的动脉瘤及瘤颈,742动脉瘤夹一枚准确夹闭,荧光造影证实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

视频显示鞍隔硬膜己切开,动脉瘤显露完全,742永久夹夹闭AN,镜下探查见AN夹闭完全,无载瘤动脉狭窄。
这是左侧大脑中A分杈部的动脉瘤(黄箭)和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绿箭),术中镜下直视下迷你夹夹闭!

术后1天CT示术区无渗血无新发缺血,颅内术后改变!

术后造影示右侧颈动脉窝动脉瘤夹闭完全,无载瘤动脉狭窄,颈动脉床突段前壁微小AN应用4U双极弱电极电灼后包裹,造影见突起消失!
术后DSA重建展示双侧颅内动脉瘤夹闭效果良好!


床突段AN发病率约占颅内动脉瘤的0.5~11%,可分为Ⅰ/Ⅱ/Ⅲ型,颈动脉窝(凹)AN为Ⅱa型,临床上更为少见,通常介入处理并不复杂,本例患者属颅内双侧多发AN,瘤子不大,脉前AN介入困难,手术处理如何一次解决,所以我们需要充分评估,选择合理入路争取单次手术解决全部病变!

1989年Kobayashi提出颈动脉窝的概念,即颈动脉内侧壁远环以下的小凹,颈动脉凹内侧外环通常比较薄弱,内外环间的颈动脉袖的硬膜结构亦不发达或发育差,为对侧入路处理该区AN提供了可能!

眼动脉窝指颈动脉床突段小凹侧颈动脉硬膜外环水平以下的间隙,如黄箭头所示该间隙位于眼动脉的对侧颈动脉小凹侧!

Carotid cave:将视交叉翻起上面观、内侧面、外侧面观察颈动脉窝的结构,该区域可向内后方向发出垂体上动脉,内侧生长的Ⅲa型AN也称之为垂体上动脉瘤,而眼动脉窝AN特指向后下的Ⅱa型床突段动脉瘤!

该部位AN传统方法还是翼点开颅→磨前床突→打开硬膜远环→显露动脉瘤及瘤颈→跨血管夹夹闭AN,该术式主要并发症为磨除前床突带来的视神经/动眼神经损伤、CSf漏等!

采用对侧入路夹闭眼动脉窝AN,除了DSA造影明确动脉瘤位于颈动脉窝,能否对侧入路夹闭还决定于视交叉前间隙的空间,前置视交叉无法经此入路手术!
MR视交叉(绿箭头)向前与双侧视神经(黄箭头)平行层面扫描可以清晰观察视交叉池的间隙,了解视交叉前间隙的大小,为对侧入路手术夹闭AN提供可靠影像学指导!
本图由上而下依次为病人视交叉水平轴位图/术中视交叉间隙镜下所见/视交叉水平模拟解剖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