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7日发布 | 870阅读

未破裂动脉瘤使用PED Shield (PEDSU)的结局研究

Xiaoye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Pipeline栓塞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PED;Covidien, Irvine, California)是FDA批准的2种血流导向装置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仍然是两代PED装置致残的重要原因。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tasoy D,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9 Dec;40(12):2094-2101. doi: 10.3174/ajnr.A6314. Epub 2019 Nov 14.】


研究背景

血流导向装置通过腔内重建和载瘤动脉重塑闭塞动脉瘤,已有近10年的历史。Pipeline栓塞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PED;Covidien, Irvine, California)是FDA批准的2种血流导向装置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仍然是两代PED装置致残的重要原因。最近推出的带有Shield技术的Pipeline Flex栓塞装置(Pipeline Flex Embolization Device with Shield Technology, Pipeline Shield)是第三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图1)。


图1. Pipeline Shield的结构及机制图。A, 在Pipeline Shield展开之前,血流通过载瘤动脉和动脉瘤。B, 然而,装置展开之后,动脉瘤内的血流减少或中断。C, 显示Pipeline Shield的编织线的放大外观的示意图。D, 磷酰胆碱分子的3D图示,其以聚合物形式共价结合到裸金属丝上,生理性模仿细胞膜。


它具有磷酸胆碱支架表面修饰,旨在最小程度减少血栓形成。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神经放射科的Thomas C. Booth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评估Pipeline Shield的临床和影像学(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局,结果发表在2019年11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其所在机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30天和1年时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以及6个月和18个月时的放射学动脉瘤闭塞结局。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7天开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并持续每日服用一次氯吡格雷6-9个月,术后终身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每日75mg)。在对文献进行解读时,研究者未发现明确证实临床获益的证据,因此未在其所在机构进行血小板抵抗试验。采用3D-TOF-MRA进行随访。使用Raymond-Roy结局分类(即Raymond量表)评估动脉瘤闭塞状态。为将该研究的结果与迄今为止最大的PED临床试验(Pipeline栓塞装置的国际回顾性研究[Interna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InttrePED])进行比较,使用了和其相同的不良事件分类。


研究结果

结果提示,对41例患者的44个靶动脉瘤(共治疗52个动脉瘤,其中8个动脉瘤为释放PED Shield治疗目标动脉瘤时被动覆盖)进行了44次Pipeline Shield手术尝试。前循环88.5%,后循环11.5%;49/52个(94.2%)动脉瘤为囊状;1/52个(1.9%)为梭状(表1)。


表1. 动脉瘤特征

1例(1.9%)动脉瘤为医源性假性动脉瘤,1例(1.9%)为夹层动脉瘤。71%(35/49)的囊状动脉瘤为宽颈(瘤颈>4 mm),34.6%(18/52)为大动脉瘤(≥10 mm),3.8%(2/52)为巨大动脉瘤(≥25 mm)。平均动脉瘤囊最大直径为9.0 mm,平均瘤颈宽度为5.0 mm。1年累积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2.3%和6.8%(表2)。


表2. 临床结局


影像学结局详见表3,6个月时完全闭塞率为78.8%,18个月时为90.3%。


表3. 影像学结局


研究结论

该研究增加了关于第三代Pipeline Shield用于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闭塞率和安全性与之前发表的使用其他血流导向装置或前两代PED的研究相似。3D-TOF-MRA随访显示PED闭塞结局与其他研究的MRA或DSA结果相似。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