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发布 | 1152阅读

碳离子放射疗法治疗骶骨脊索瘤

杨志荣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医学院

王兴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

意大利博洛尼亚IRCCS矫形研究所肿瘤与退行性脊柱外科的G. Evangelisti等通过组织学、代谢学研究,区分CIRT治疗后的脊索瘤残余与坏死灶或纤维硬化病灶,以及这些后遗病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19年5月《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Evangelisti G, et al.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9 May;23(9):4002-4009. doi: 10.26355/eurrev_201905_17830.】


研究背景



脊索瘤(Chordoma)是来源于脊索残留组织的恶性间质瘤,为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年发病率0.8例/10万人。约50%~60%发生在骶骨-尾骨(图1),其次是斜坡(25%~30%)、颈椎(10%)和胸腰椎(5%)。脊索瘤对常规放疗易耐受。碳离子放射疗法(carbon ions radiotherapy,CIRT),由于碳离子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特性,在覆盖健康组织的最佳剂量范围内,通过多种机制,可强烈抑制DNA修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IRT疗法,能使脊索瘤体积缩小或病情稳定,但不能根除肿瘤,在大多数患者中仍有肿瘤残留。因此,临床上面临越来越多脊索瘤残余患者。目前,区分肿瘤残余物与放射坏死仍有困难。意大利博洛尼亚IRCCS矫形研究所肿瘤与退行性脊柱外科的G. Evangelisti等通过组织学、代谢学研究,区分CIRT治疗后的脊索瘤残余与坏死灶或纤维硬化病灶,以及这些后遗病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19年5月《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上。


图1. 骶骨巨大脊索瘤切除的病理标本。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接受CIRT治疗的18例骶骨脊索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CIRT总剂量为70.4GyE,每日剂量为4.4GyE,疗程4周。CIRT治疗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MRI成像检查;6~12个月行FDG-PET-CT扫描和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统计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局部控制(LC)状况、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以及临床预后。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16例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CIRT治疗后的坏死和纤维硬化病灶。1例患者为去分化脊索瘤。10例(56.3%)出现局部放射性反应(PR),5例(28.3)疾病稳定(SD);2例(11%)局部复发。随访24个月时总生存率为100%。除1例患者外,CIRT治疗后FDG-PET-CT的摄取量下降。


结论



作者指出,骶骨脊索瘤患者在CIRT治疗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存在坏死和纤维硬化病灶,与先前有关CIRT治疗后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相符。如CIRT治疗后脊索瘤的残余部分稳定,视为治疗成功,采取“等待观望”处理是最佳选择。肿块体积增大,即行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或接受再次手术切除,然后放射治疗。在随访过程中,1例再次放射治疗后的患者行FDG-PET-CT检查,显示摄取量迅速增加,后来定义为去分化脊索瘤。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