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meningioma is, in many ways, the soul of neurosurgery. The progress in meningioma treatment mirrors advances in neurosurgery, while advances in neurosurgery are put to maximum us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meningiomas.
---Ossama Al-Mefty
Meningioma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Al-Mefty’s Meningiomas Second Edition
Harvey Cushing时代
以前的脑膜瘤外科治疗史
Cushing时代脑膜瘤外科治疗史
显微神经外科脑膜瘤治疗史
2010年,来自Yasargil教授的文章Person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history of microneurosurgery(J Neurosurg 112:1163–1175, 2010),开篇即撰写显微镜与手术显微镜。什么是显微神经外科?文中,从“显微”,到“显微镜”,再到“手术显微镜”,步步深入阐述,“显微神经外科”之概念与理念,渐渐明晰,渐渐阐明。
(1)争取早期切断肿瘤基底血供;
(2)肿瘤分块切除、瘤内减压。如何实现颅底脑膜瘤的最大限度安全切除,如何良好地显露肿瘤基底,如何早期断肿瘤基底血供,如何对硬韧的脑膜瘤进行分块切除,这些临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促进着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的不断发展。
(1)开颅阶段,通过磨除前床突、后床突、岩尖、道上结节、颈静脉结节、枕髁等,实现相应区域的良好显露;
(2)选择合适的病变,在肿瘤全切、电灼附着的硬膜后,再次使用磨钻磨除肿瘤基底骨质至松质骨出血,再用骨蜡止血,以求达到根治性切除(radical resection)。
内镜神经外科治疗脑膜瘤的历史
(1)早期显露肿瘤基底,进而早期切断基底血供,减少出血。
(2)肿瘤附着的颅底骨质,在肿瘤显露过程中已经被磨除,进而实现一定意义上的“SimpsonⅠ级”切除。
(3)颅底脑膜瘤,常常将颅底的血管神经推挤至上外方向。在颅底血管神经内侧、下方,分块切除肿瘤,有利于血管神经的保护。特别指出,经鼻内镜切除脑膜瘤,术毕进行良好的颅底重建,减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1)经皮层造瘘进入脑室系统,分块切除脑室内脑膜瘤;
(2)利用脑内自然裂隙,如利用后纵裂、幕下小脑上间隙,切除松果体区脑膜瘤等。
有关脑膜瘤的学术著作、
学术会议以及学术组织
国际脑膜瘤协会,是围绕脑膜瘤专题研究而成立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国际脑膜瘤协会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ningiomas),定期召开,其中第2届国际脑膜瘤大会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召开。2017年11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天坛医院牵头承办了世界脑膜瘤大会(国际脑膜瘤协会大会)。2017年,国际脑膜瘤协会时任主席是日本大阪的Kenji Ohata教授。
学习脑膜瘤外科治疗史的意义
以及脑膜瘤外科治疗面临的挑战
(1)脑膜瘤外科治疗史上的关键人物研究;
(2)脑膜瘤外科治疗中手术器械革新应用研究;
(3)有关脑膜瘤切除程度把握的历史流变,如,从肿瘤残留,到肿瘤全切,再到充分权衡肿瘤全切与生命质量的关系,这种切除程度把握的变化,体现着“以人为本”,而非“以肿瘤切除为本”;
(4)Simpson切除分级的适用与局限。特别是针对经鼻内镜颅底脑膜瘤切除,Simpson切除分级体系面临着哪些挑战;
(5)脑膜瘤外科治疗中控制出血的历史演变研究;
(6)脑膜瘤外科治疗史,与介入栓塞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之间的历史关系;
(7)脑膜瘤外科治疗进程中,脑膜瘤外科病理学分类的演变史;
(8)脑膜瘤外科治疗与医学影像利用,如MRV的术前评估意义等等。
(1)海绵窦脑膜瘤、岩斜脑膜瘤、颅鼻眶沟通脑膜瘤等,如何实现安全且最大限度切除( radical but safe resection );
(2)复杂脑膜瘤切除,如蝶-岩-斜型脑膜瘤等,是一期切除,还是分期手术;是单一入路切除,还是联合入路切除;是否接受残留,以及残留肿瘤放射治疗的利弊;
(3)复发脑膜瘤、多次复发脑膜瘤的治疗选择,是否依然推荐首选手术切除;
(4)高血运脑膜瘤,术前行介入栓塞,存在合理性、必要性。那么,激进的对绝大多数脑膜瘤行术前栓塞,效仿北美,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5)特殊人群脑膜瘤的治疗,如,老年脑膜瘤、儿童脑膜瘤的治疗时机如何掌握;
(6)颅内多发脑膜瘤的治疗抉择;
(7)无症状脑膜瘤的处理策略,以及干预时机等等。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