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发布 | 2086阅读

2019年度“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周竹

/

达人收藏




2019年11月15日,2019年度第五届“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历经六个月海选、五个月区域赛的激烈角逐,来自7个亚专业的25名选手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在总决赛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技巧,整场比赛异彩纷呈。神外资讯特此为您献上精彩的比赛现场盛况。


点击此处,即可观看精彩录播



开场致辞


本届大会主持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漆松涛教授在大会开场时指出:“技术是所有医师都非常注重的一部分,不但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赢得荣誉的手段,希望今天的年轻医生在中国最著名的最有造诣的大咖们的指导下,赛出风采,赛出水平。漆教授表示,虽然技术非常重要,但他希望年轻医师在展示过程中不要只是炫技,要透彻地解析采用这项技术的原因、技术的原理、所使用的手段和要达到的目的,让本次大赛展现出更高的水平,产生更长远的影响力;希望年轻医生不要只追求技术,要追求有道理的、可发展的、每一次应用都让病人赢得生命尊严的、让所有医师充分展示价值的技术。”

主持人风采


总决赛两个会场分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郭英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晓雷教授主持,比赛在他们的带领下显得张弛有度,妙趣横生。

评委介绍




















院士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希望选手们要明白,比武的规则是必须拼出胜负,但也要认识到胜负是暂时的,切记胜不骄、败不馁;此外,为病人做手术虽然并不是为了参加比赛,但是要能从比赛中学习到‘精艺求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表示:“大家来参加比赛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观看年轻手术精英们的水平,积极寻找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共同学习和进步。在国际的神经外科也处在彷徨期的大环境下,我认为当前要考虑的问题是,中国神经外科能否在这种情况下有所突破、有所发展。神经外科不是单纯手术,当然手术是必须做的,手术作为一种手段,应该不断精益求精,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牢记初心、砥砺前行


专家致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建宁教授发表致辞:“如今是互联网5G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必然会改变神经外科的发展。对广大的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来讲,要跟随时代,充分利用精艺求菁技能大赛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水平。早期在赵元立教授的大力倡导推动下,青委会开创了比赛的先河;而如今比赛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感谢全国各地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以及青年医师们的踊跃参加,同时,感谢阿斯利康对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扶持,相信大家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赛出水平,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向各位专家、嘉宾和选手积极的参加本次大赛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青年医师的手术比赛,要提示大家的是,作为外科医生,手术是我们第一位,不能忘了初心;但如果想要继续前行,只有手术技术是不够的。通过手术比赛可以展示自己,但更重要的是今后更多需要去做的工作。最后预祝选手们赛出风格,比赛圆满成功


阿斯利康公司代表致辞


阿斯利康中国消化及全产品拓展业务部消化市场执行总监何益敏女士表示:“阿斯利康很荣幸能够参与5届精艺求菁的举办,并协助学会将比赛办得更好;很高兴能够与学会一起,在各位专家的帮助下,共同进步和成长。今年是阿斯利康进入中国的第26年,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将首个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及其二代产品耐信带入中国市场,造福更多患者。正如‘精艺求菁’大赛名字所指,协会举办这一比赛,是希望借助比赛,推动神经外科青年医师不断追求卓越、不断精进提高;阿斯利康支持这一比赛,也是希望与神外专家学者共成长,不断突破,精益求精!”


大赛赛制介绍


大会项目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简单介绍了本次比赛的情况:“精艺求菁大赛从2015年起,分别在沈阳、兰州、贵阳、太原及广州的全国神经外科年会上举办决赛,如今比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用六个“最”来形容第五届精艺求菁:最豪华评委团,最广泛代表性,最优秀的青年医生,最真实的手术片段,最具荣誉感的开幕式颁奖和最受关注的权威比赛。在全国年会的开幕式上的冠军颁奖仪式,正好与老专家们的终生成就奖在一起颁奖,充分体现了神经外科的一代代传承。随后,赵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大赛的具体规则,本次大赛集中了7个亚专业全国最顶尖的专家来评出比赛最具权威性、最公正的结果


精彩病例分享


脊髓脊柱手术组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程超医师分享病例:齿突游离小骨伴寰枢椎失稳一例;患者诊断为齿突游离小骨、寰枢椎失稳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通过后路Goel/Harms技术寰枢椎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术,术后3月患者随访显示脊髓修复良好,四肢肌力达到V级,总结指出,Mayfield头架牵引复位,不可过曲导致颈髓损伤,术中要注意保护枢椎后半部肌肉附着点。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鹏医师带来病例:颈1-颈3椎体水平脊髓腹侧肿瘤切除术;患者是一名15岁的花季少女,MRI平扫显示“颈1-颈3椎体水平脊髓腹侧肿瘤”,采用俯卧位,在神经电生理检测情况下行肿瘤切除术,通过视频详细展示了手术细节步骤,术后4天的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预后良好。专家点评指出术中椎板切除复位的处理是值得注意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张雷鸣医师讲述:脊柱内镜后路半椎板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RI检测发现患者颈椎管有明显狭窄,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不宜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脊柱内镜下微创手术,分两期完成,术后患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总结指出脊柱内镜半椎板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度骨化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成为传统开放前路、后路手术的另一项选择。

脑室内镜手术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曹磊医师带来:脑室镜下鞍上池囊肿部分切除+囊肿-脑室-脑池沟通术;患者是一名8月龄的婴儿,头围扩大颅压增高,MRI检测后确定手术方案,进行脑室镜下鞍上池囊肿部分切除+囊肿-脑室-脑池沟通术,总结指出,囊肿的双开孔是手术的重点,术中要尽可能去除水道上部开口的障碍物,多层强化修复是预防婴儿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心睿医师分享病例:应用脑室镜治疗鞍上池、桥前池囊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一例;患者术前核磁共振检测显示第三脑室囊性占位,核磁flow显像表明三脑室内脑脊液流动路径受压迫,应用脑室镜进行室间隔造口连通脑室,经室间孔囊肿上壁造口连通侧脑室与囊肿,并切除囊肿,最终患者恢复良好。案例提示:术前MRI检查要细致、准确评估囊肿情况;T2 space、Flow序列对囊壁位置、形态,脑脊液流动状态要进行详细评估,要充分做好手术预案并精确进行手术操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毅医师讲解:内镜下中脑导水管海绵状血管瘤伴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治;患者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伴梗阻性脑积水,术中应用脑室镜,结合术前MRI结果,确定基底动脉位置后,进行三脑室底无血管区造瘘,使三脑室底搏动恢复后,探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堵塞导水管开口,使用电凝闭塞畸形血管,并保护邻近粗大的引流静脉,最终,畸形血管团块萎缩塌陷,随后反复电凝瘤体致其完全塌陷及闭塞,术后3月,患者随访良好。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家墅医师展示:单骨孔双镜下右侧室间孔病变切除术;患者右侧室间占位伴随梗阻性脑积水,通过开放右侧室间孔、三脑室底造瘘、透明隔造瘘、探查左侧室间孔,并最终切除病变,术后患者头痛消失,无并发症。案例小结:双镜和单镜各有优缺点,单骨孔双脑室镜手术技术可行,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评估。



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刚医师带来病例:复合手术治疗左侧MCA远端栓塞后新发夹层动脉瘤;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栓塞术后16个月,发现新发动脉瘤10个月,初步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术者结合外科夹闭手术及介入治疗,通过Scepter球囊导管释放弹簧圈,腔内闭塞动脉瘤及近端载瘤动脉,术后6月随访,动脉瘤消失,患者预后良好;在神经介入大时代,对于此类复杂动脉瘤,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复合手术策略为患者治愈提供有力保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赵宇昊医师分享病例:改良翼点入路小骨瓣夹闭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患者头部CT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限性凸起,由于多数M1动脉瘤为宽颈,且与周围分支血管关系密切,所以首选夹闭术进行治疗,术中通过超声确认血管血流通畅,荧光造影确认夹闭完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卡合尔曼·卡德尔医师讲解:一例颈内动脉床突段脉瘤夹闭术;患者入院检查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并有原发性高血压,通过左侧翼点联合颈部夹闭动脉瘤,手术持续约5小时,术中初学约300ml,荧光造影确认夹闭完整,术后一周复查CTA,手术效果良好。

重庆大坪医院王昊医师分享:一例幕下型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随原发性高血压病,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瘤体、创伤、住院时间、并发症等问题,衡量介入栓塞与显微夹闭利弊后,对患者采用全麻下行左侧翼点入路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恢复神志,语言清晰,术后采取了预防血管痉挛、抗癫痫、脱水、保持电解质平衡等的对症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组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浩医师分享:胚胎性大脑后动脉动起始处脉瘤栓塞治疗病例1例;患者体检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制定治疗方案为在后交通动脉-劲内动脉近端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优点是能够良好保护fetal PCA同时致密栓塞动脉瘤;通过病例分享带来思考,PPTA合并的颅内动脉瘤好发于willis环其中尤以后交通动脉其实部最常见,血管壁发育中的缺血和异常血流动力的改变可能成为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泉州市第一医院黄佳欣医师带来:Multi-stent assisted BBA embolism;患者CTA检测发现右侧颈内动脉BBA,进行了DSA检查后,发现动脉瘤比CTA所显示的要大得多,足以证明患者为BBA;在与家属沟通后,立即进行了栓塞手术;术后DSA显示栓塞成功,随后进行抗血管痉挛,腰池引流,抗血小板等治疗,患者术后5月复查,栓塞效果良好,无复发。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田甜医师的讲题是: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流入道喷射征;选择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适用于血管腔内治疗成人颈内动脉岩段至垂体上动脉开口处近端的大或巨大宽颈动脉瘤,案例难点为让PED顺利越过瘤颈及考虑弹簧圈填塞致密程度,提示破裂动脉瘤的治疗要重点栓塞,适可而止。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园丁医师展示: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基底动脉瘤;患者DSA显示存在基底动脉瘤,制定手术方案为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选择材料6F股动脉鞘、泥鳅导丝、6G Envoy 导引导管、0.014‘synchro微导丝、echelon10微导管、Prowler Plus支架导管、enterprise支架(4.5mm x 22mm)、Axium系列及prime弹簧圈等;术后1年复查DSA显示动脉瘤清除无复发。

经蝶手术组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张治国医师带来病例:经鼻蝶脑干腹侧病变切除术;患者术前CT示鞍背斜坡后方,脑干腹侧病变,伴骨质破坏,术前MRI示病变呈混杂不均匀强化,与垂体、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并侵犯桥脑;根据病例的位置,斜坡区肿瘤的经典入路有很多,最终选择通过前方正中经鼻蝶进入切除肿瘤;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脑干压迫解除。案例总结指出,基于解剖,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关键,垂体移位、鞍背磨除等技术,使经鼻入路得到拓展。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郭为医师分享:一例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辅助颅咽管瘤切除术;患者肿瘤起源于鞍上,突向三脑室;患者为年轻女性,术前检查激素正常,提示垂体柄功能存在,然而根据权威分型,垂体柄保留困难,可能与双侧下丘脑粘连紧密,因此手术需要在至少保留一侧垂体柄-下丘脑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手术成功切除肿瘤,且术后复查患者内分泌功能正常。术中技巧提示,鞍底硬膜缝合可显著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耐心细致的包膜外切除技术,是降低肿瘤复发的关键。

急诊重症组


东莞市大朗医院张军医师讲解:3D打印导航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出现突发头痛、头晕、左侧肢体无力入院,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及高血压3级,行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使用3D软件个体化设计导航导板并打印导航导板,实现精准穿刺置入透明鞘;综合文献回顾,指出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显微手术、钻孔引流术相比,对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再出血率更低,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等优点,3D打印导航技术更加个体化,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滨海县人民医院周海医师分享病例:侧裂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主诉突发失语症1小时,伴右侧肢体瘫痪,术前CT扫描需要控制1小时后,血肿体积明显增大并突破岛叶皮层,因此打开外侧裂找到血肿腔,尽量减少脑组织的损伤,术后进行血压管理,使用镇静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术后恢复;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基本恢复语言,右肢肌力达到4级,可出院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长沙市中医医院于汉昌医师带来: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通过结合病例,指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难点,对此要灵活应用颅内压逐步阶梯式降低、做到每步快速有效减压;使用T型切口解决复杂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手术的切口难题;术中要根据双侧的颅内情况及脑组织张力情况,结合术前CT、病人情况等,决定双侧控制及手术策略;术中彩超的合理应用能够快速明确颅内有无迟发血肿,血肿性质、部位及大小,帮助术者快速制定下一步手术策略。



鹤岗市人民医院王宏瑜医师讲述:双镜联合丘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随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术前意识障碍持续加重,进行左侧脑室额角钻孔引流术结合右侧丘脑、脑室血肿清除术,术后进行镇静镇痛,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处理,并持续胃肠减压,保持离子平衡,使用舒普深抗感染治疗;术后13天脑积水已全部清除,患者转入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组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嘉明医师分享:微电极记录引导下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患有帕金森长达10年,患者术前美多芭冲击试验改善率高,预计DBS效果可能较好,因此手术靶点选择经典STN核,采用经典的局麻下术中微电极记录(MER)及术中宏刺激测试(ITS)的方式植入电极,通过术中微电极记录及术中测试,保证定位准确、电极植入精准。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颅内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月开机,1年后复查,在服药+DBS的情况下,患者症状改善保持良好,提示DBS+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持久改善患者症状。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吴曦医师展示: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病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根据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选择靶点为丘脑底核,术中用T2和QSM定位STN感觉运动部,使用听神经和ICA验证融合准确度,术后开机试点并确定参数,达到患者左侧肢体稍有异动,感觉轻松有力,服药后异动未见明显加剧的效果后,进行常规DBS治疗,术后较术前改善率70.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鹏医师讲解: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患有原发性帕金森病,病程长,不对称缓慢进展,运动障碍症状突出,左旋多巴治疗有效并存在开期异动,符合DBS支持标准;术前药物冲击试验改善明显,患者认知功能正常,无外科手术禁忌症且手术意愿强烈,因此进行DBS治疗;植入术后继续维持药物治疗,3周后延迟开机,术后9月患者症状控制良好。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李庆岗医师展示:右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Jannetta微血管减压术是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式,展示病例中患者症状为右侧面部及眼睑间断性抽搐,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总结指出,在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要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保证术中电生理监测及REZ区显露和责任血管判定,并做好责任血管处理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比赛结果


冠军




各组冠军在大会开幕式进行颁奖


亚军






各组亚军与颁奖嘉宾合影


季军






各组季军与颁奖嘉宾合影


结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发表大会总结致辞:“ 首先我要指出选手们展示的案例都很成功,但也都是个案,不能完全代表这种疾病做这样的治疗和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希望大家能从中取其精华,灵活应用。其次,血管病的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对于血管病的治疗已经不亚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病上的广泛开展,因此,我们更要深入思考神经血管性疾病的发展方向。目前,脊髓手术也在蓬勃发展,很多基层医院脊髓手术的规模在逐渐扩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使脊髓手术也发展的更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介入和心血管外科已经在向神经血管推进,我们作为神经外科医师,更应该着重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能够进步,不要仅限于占脑血管病20%-30%的出血,更要关注占脑血管病70%的缺血,不然神经外科的领域会越来越小。最后,提醒大家为了应对这种现象,神经外科的医师不能只会开刀或者介入,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的判断针对不同患者应该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同时也能对学科发展有所帮助。正如这次大会的主题,我们神经外科医生是可以做到‘脑心同治,脊髓共赢’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做大会总结:“经过了一上午激烈紧张的比赛,我们发现,过去的比赛每个案例展示还有很多可以点评和指导的地方。经过5年的发展,大家通过不断的经验学习和知识积累,已经做得越来越好。感谢各位选手带来非常精彩的工作,也提示大家,在手术过程中,其实术者本人可能无法感受到每个操作的适当与否,只有在回顾总结时,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操作的好坏,所以只有通过深入解读自己的手术录像,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最后,感谢各位选手的积极参与、各位专家评委的精彩点评,以及阿斯利康的大力支持,相信明年的比赛会更加精彩!”


2020年第六届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即将启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