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近半数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 (EVT) 的大血管闭塞 (LVO) 卒中患者在 90 天时仍然残疾,而EVT 后血压 (BP) 管理是影响预后结局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的指南大多建议在血管再通后的24 - 48小时内将收缩压(SBP)控制在≤180mm Hg,但是目前缺乏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证据支持。近期,美国范德堡大学的Mistry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旨在确定EVT后的峰值收缩压 (SBP) 的特定阈值是否能够影响患者取栓术后功能恢复,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Stroke》杂志。

【REF:Mistry EA, et al. Stroke. 2019 Oct 7:STROKEAHA119026889. doi: 10.1161/STROKEAHA.119.026889.】
研究方法
2
BEST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7 月在美国范围内的 12 家综合卒中中心连续入组接受 EVT 治疗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EVT后 24 小时内的所有 SBP 值。使用 Youden 指数,确定区分90 天mRS主要结局(0-2 与 3-6)的最佳SBP 峰值阈值。SBP 阈值与结局的相关性使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进行量化。
研究结果
3
共485 名患者入组,共17850个血压读数纳入分析(表1),入组的 485 例患者中有 446 例 (92%) 提供了 90 天 mRS 值。在这 446 例患者中,186 例 (42%) 患者结局良好(mRS 为 0-2)。在 EVT 后 24 小时期间,最佳区分良好和不良结局的 SBP 峰值为 158 mmHg (52% 敏感性, 68% 特异性; 曲线下面积0.61, 95%可信区间, 0.56–0.66, P<0.001)(表2、图1)。在 485 例患者中,117 例 (24%) 发生了 EVT 后 ICH,其中 18 例 (15%) 发生了症状性 ICH,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峰值 SBP与 ICH 之间存在关联(表3)。SBP 峰值 > 158 mmHg 导致患者mRS 达3 至 6 的可能性增加(图2)。结局较差的患者的 SBP 值通常高于结局良好的患者(图3A)。最初 mRS 3-4 的患者的 SBP 趋势与 mRS 0-2 相似,但在 24 小时后上升至与mRS 5-6的患者一致(图 3B)。
表1. 人口统计学、并发症、卒中特征、卒中治疗和结局
表2. 90 天mRS与收缩压峰值的关系
图1. 90天 mRS的评分分布图,LVO经血管内治疗后最初 24h 内收缩压 (SBP) 峰值≤158 mmHg 和 > 158 mmHg 的患者分布。
表3. 次要结局
图2. 亚组分析收缩压峰值 > 158 mmHg 对 90 天mRS评分 3-6 分影响的异质性
图3. 根据患者90天时的临床结局,收缩压 (SBP) 的时间依赖性变化。带状线条代表广义相加模型(均值样),与 24h 记录的所有SBP 值拟合。
研究结论
4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试验确定了EVT 后的SBP 峰值为158 mmHg,能够更好地区分良好和不良功能结局。尽管在校正影响因素后的分析中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SBP 峰值 > 158 mmHg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会增加。因此上述研究结果仍然需要通过后续EVT术后针对血压控制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