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1日发布 | 1141阅读

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青年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 第二届全国青年医师胶质瘤病例分析大赛结果新鲜出炉

神外资讯


初秋的羊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青年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中国抗癌学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青年医师胶质瘤临床病例分析大赛决赛于9月27-28日在羊城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健康教育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协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承办。


点击此处,即可观看精彩录播


本次大会的名誉主席是南部战区总医院王伟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尤永平教授,大会主席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蒋传路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王国良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王樑教授,执行主席和大会主持由南部战区总医院白红民教授担任。会议分为中国医师学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青年学术大会以及第二届全国青年医师胶质瘤病例分析大赛决赛三个部分。

中国医师学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议首先进行了中国医师学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的换届仪式,首先由第一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的李学军教授总结了上一届中国医师学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委会的工作,并借习主席的嘱托“青年即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勉励下一届青委会在这一届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将中国脑胶质瘤的事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接着由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程释瑶女士致辞并宣布了新一届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名单。并由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即第二届青委会主任委员蒋传路教授致辞并为第二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张伟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慧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教授颁发聘书。


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青年学术大会:脑胶质瘤诊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首先进行了会议开幕式,分别由大会主席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医学专科医院院长王国良教授、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樑、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蒋传路教授致辞,青年人肩负着发展的责任和壮大的希望,青年医师的学术工作非常重要,这次大会为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希望参会人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最后,由本次大会的副主席即执行主席南部战区总医院白红民教授宣布本次大会盛大开幕。

第一节会议主持人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王樑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王国良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业忠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蒋传路教授带来的报告内容是《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Management of Glioma in China》。报告总结了从胶质瘤发现至今治疗理念更迭的简史,更是着重介绍了我国胶质瘤事业的发展。报告从我国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光动力疗法、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肿瘤电场治疗以及其他包括神经干细胞、中医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在脑胶质瘤治疗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并展望了我国神经科学未来的发展,通过对脑胶质瘤研究进一步揭开神经科学的神秘面纱,为我们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南部战区总医院王伟民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进入神经肿瘤的功能手术时代》。报告首先带领我们回顾了神经肿瘤功能手术的概念、手术理念以及发展历程,并指出了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颅底肿瘤的颅神经、脑干功能的保护问题、听神经瘤的听力保护问题、鞍区肿瘤的下丘脑功能保护问题、以及大脑功能区及认知相关网络有关肿瘤的功能保护问题。在第二部分,王教授结合几例典型的病例向我们介绍了功能手术大的方法,即在唤醒状态下,结合术中电刺激技术,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大脑功能解剖的深刻理解,结合对病人功能的观察,先处理关键部位,保持清晰的瘤脑界面,保护重要的功能区血管,最终做到在功能边界最大范围切除胶质瘤,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最后,结合病例,王教授向我们深刻展示了他对颅内投射纤维的解剖及功能的理解,并指出目前仍有许多谜团需要我们青年医师进一步去研究,“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壮则事业旺”,神经外科的青年医师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手术范围与神经功能保护之间新的平衡点,从而去深度发现和认识我们的大脑。

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专科医院王国良院长讲授的是《脑肿瘤显微手术策略与技巧》。从手术策略、合理的术前检查、手术技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他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包括肿瘤的显露技巧、术中的突发情况、脑组织张力升高时的处理等。最后更是结合一例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精彩的手术视频的展示,向青年外科神经医师介绍了肿瘤基底、包绕的重要血管的处理,可谓是“干货满满”。

第二节会议主持人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李学军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梁军潮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弩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姚瑜教授带来的《脑胶质瘤临床试验的收获和挑战》详细讲述了临床试验的分期及其设计临床试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姚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及经典的临床试验文章,介绍了Ⅰ-Ⅳ期临床试验的定义、如何设计以及进行中需要注意和避免的问题,并同时介绍了在免疫治疗中新定义的iRANO标准,即在免疫治疗6个月内即使出现了影像学的恶化的表现,甚至出现新发病灶,但只要无新发临床症状,可继续进行免疫治疗并持续随访。最后更是提出临床医生应积极参加临床试验,发现新的治疗方案,从而造福更多受益者。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的王樑教授带来的是《较低级别胶质瘤诊疗新进展》。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较低级别胶质瘤即病理表现上符合WHOⅡ级的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WHOⅢ级的间变级别胶质瘤,并根据分子病理的表现将较低级别胶质瘤分为三型,Ⅰ型指同时发生IDH突变和1p19q联合缺失,Ⅱ型指单纯IDH突变不伴1p19q缺失,Ⅲ型指IDH野生型,向对应各型的预后越来越差,但是不论哪一型的患者均应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指导术后的个体化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张弩教授分享了《临床医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基金申请临床医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基金申请》,并分享了自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方面的经验。指出转化研究是最适合青年临床医师的研究方向,在撰写标书的过程中应避免低级错误,尽量写出“如果不能完美至少保证无瑕”,“优点少不如缺点无”的申请书。
 
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吴新荣主任药师讲解了报告《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思考》,报告首先指出仿制药是拓宽药物普适度的最佳途径,国家目前大力支持仿制药的发展;其次结合有关案例着重介绍了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方法,前提条件、体外评价和体内评价,最后介绍了蒂清一致性评价的流程,并建议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等效性研究,以患者为中心更好的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张伟教授分享了题目为《A Radiomics Approach to Predict Clinical Prognosis and Temozolomide Chemosensitivity in Glioma Patients: a Single-institutional Prospective Study》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影像组学建立的一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通过对患者MRI影像学表现的图形特征的分析进行预后的预测甚至个体化的治疗。

午餐卫星会分别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杨群英教授和北京大学附属深圳医院的陈保东教授讲授了《注射用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和《胶质瘤精准治疗新进展》,展示了在精准分子病理分型的新胶质瘤时代如何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进行更合理更精准的个体化化疗。
 

第二届全国青年医师胶质瘤病例分析大赛


第二届全国青年医师胶质瘤病例分析大赛经过双盲函审的形式从三十余份初赛病例中筛选出11名精英选手入围决赛,决赛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蒋传路教授、部战区总医院王伟民教授担任评委团主席,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蔡林波教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王樑教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李学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弩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陆云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群英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白红民教授担任评委。十一名选手经过精彩的报告、激烈的角逐最终决出了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王元医师和郭为医师获得一等奖。

南部战区总医院杨瑞鑫医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图南医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德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琦获得二等奖。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建凯医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俊宽医师、中部战区总医院黄成医师、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志强医师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杰罡医师获得三等奖。

总 结



南部战区总医院王国良教授总结时表示,今天全天的会议内容很丰富也很精彩,下午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医师胶质瘤病例分析大赛各位选手准备充分,展现出青年才俊应有的才华,中国神经外科的事业肩负在各位青年医师身上,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所有的青年都能够通过这次会议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