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标题: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的骨膜下引流
【Ref: Soleman J, et al. Neurosurgery.2019 Apr 10.doi:10.1093/neuros/nyz095. [Epub ahead of print]】
内容提要: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有症状的cSDH,通常选择钻孔引流清除血肿。有研究表明,血肿清除后,放置硬膜下引流(SDD)管可以显著降低cSDH复发的风险(9.3%比24.0%)。但是,引流管置入硬膜和皮质之间可能损伤脑皮质和桥静脉,发生医源性伤害。因此,有学者提出,将引流管置于骨膜和颅骨之间,即骨膜下引流(SPD),可避免颅内出血和癫痫等并发症。瑞士巴塞尔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Jehuda Soleman等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两种引流方式治疗cSDH的术后复发率。结果发表于2019年4月的《Neurosurgery》在线上…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锋副教授组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智伟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全文链接:
李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标题:去骨瓣减压可能导致创伤性脑出血量增加
【Ref: Cepeda S, et al. J Neurosurg. 2019 Apr 26:1-13. doi: 10.3171/2019.2.JNS182025. [Epub ahead of print]】
内容提要:
创伤性脑内出血(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ICH)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13%-48%,其中38%-63%的病例发生出血进展(hemorrhagic progression,HP)。已有多项研究分析HP的危险因素。脑挫伤出血范围的增大直接影响TB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去骨瓣减压术(DC)已广泛应用于TBI的急诊治疗。在既往的研究中,有人认为DC是TICH出血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很少有研究专门关注这种因果关系...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锋副教授组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磊编译,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锋副教授组稿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标题:定量监测瞳孔变化可反映重型TBI患者的颅内压状况
【Ref: Jahns FP , et al. Crit Care. 2019 May 2;23(1):155. doi: 10.1186/s13054-019-2436-3.】
内容提要: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患者颅内压(ICP)升高,导致瞳孔反应异常,与预后密切相关。瑞士洛桑大学生物和医学学院重症医学中心的Fritz-Patrick Jahns等采用自动红外瞳孔测定法评估重型TBI患者的神经瞳孔指数(Neurological Pupil index,NPi)与颅内高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表于2019年5月的《Critical Care》在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一睿医师组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成伟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一睿医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严贵忠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标题:开放脑室外引流的颅内压监测不够精确
【Ref: Hockel K & Schuhmann MU . Acta Neurochir Suppl.2018;126:281-286. doi: 10.1007/978-3-319-65798-1_55.】
内容提要:
脑室外引流系统不仅可以引流脑脊液,还可以与液压传感器连接监测颅内压。但是从开放性脑室外引流系统所获得的颅内压信息,能否精确地监测神经系统血管调节能力,尚不明确。德国蒂宾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Konstantin Hockel等对开放脑室外引流的颅内压监测的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第126卷《Acta Neurochir Suppl》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主治医师组稿,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严贵忠编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主治医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颜华
宁夏医科大学总院
标题:立体定向多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量自发性脑出血
【Ref: Kim CH ,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9 May 9. pii: S1878-8750(19)31266-5. doi: 10.1016/j.wneu.2019.04.258. [Epub ahead of print]】
内容提要: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通常预后不良。脑出血体积是患者死亡的强烈预测因子。传统开颅手术(conventional craniotomy,CC)可视性良好、易于止血以及能在一次手术中完全清除血肿,是治疗大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如手术时间长、手术损伤临近脑组织和术后再出血等可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立体定向抽吸术无需全身麻醉和切开颅骨瓣,及时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术后再出血率低,已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锋副教授组稿,宁夏医科大学总院颜华编译,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锋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沈李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标题:内镜下经鼻经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的外侧边界解剖
【Ref: Di Somma A , et al. J Neurosurg. 2019 Mar;130(3):848-860. doi: 10.3171/2017.9.JNS171406. [Epub 2018 Apr 20]】
内容提要:
内镜下扩大经鼻经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可用于治疗前颅底中线的病变。但该入路的外侧边界还未明确界定。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医院的Alberto Di Somma 等在6例尸头上模拟内镜下经鼻经鞍结节/蝶骨平台中线扩大入路,确定蝶骨平台外侧骨质可以切除的范围以及手术操作自由度,结果发表于2019年3月的《JNeurosurg 》杂志...
(西安唐都医院赵天智副教授组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沈李奎编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主治医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李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标题:脑出血后的脑微出血
【Ref: Perry LA, et al. Stroke. 2019 Aug;50(8):2227-2230. doi: 10.1161/STROKEAHA.118.023746. Epub 2019 Jun 17.】
内容提要: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在脑出血(ICH)后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新发微小出血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约52%首次ICH患者和83%复发ICH患者均存在CMB灶。既往研究显示,最初CMB数量与ICH复发风险增高的相关性达4.3倍。但脑出血后偶发脑微出血(CMB)的频率与预后尚不清楚。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脑科学中心的Luke A Perry等开展研究,对磁共振成像(MRI)纵向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文章发表在2019年6月《Stroke》在线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宋剑平医师组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磊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李富光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标题:翼斜韧带可作为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中定位颈内动脉的新标志
【Ref: Tayebi Meybodi A, et al. J Neurosurg. 2018 May 18:1-11. doi: 10.3171/2017.12.JNS172435. [Epub ahead of print]】
内容提要:
内镜下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A)和经翼突入路彻底改变颅底外科的手术方式。经鼻内镜手术具有广阔的视角、避免皮肤切口、最小程度的切除骨质、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操作和牵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术中颈内动脉(ICA)损伤是EEA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岩尖和Meckel囊过程中,ICA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缺乏清晰的解剖标志,术中担心ICA损伤可显著限制手术探查范围...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医师组稿,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富光编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医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标题:采用保存在腹部皮下的自体颅骨瓣作颅骨修补
【Ref: Ernst G , et al. J Neurosurg. 2018 Dec 1;129(6):1604-1610. doi: 10.3171/2017.6.JNS17943.】
内容提要:
去骨瓣减压术常用于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或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恶性颅内压增高征。取下的骨瓣包埋在腹部皮下,随后用于颅骨修补,操作简单又节约费用;但可发生颅骨瓣吸收现象。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Griffin Ernst等回顾性分析该医学中心将保存在腹部皮下的自体颅骨瓣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发表于2018年12月的《J Neurosurg》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医师组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成伟编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医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
高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标题: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报道
【Ref: Cheng CH, et al. Br J Neurosurg. 2018 Dec 6:1-4. doi: 10.1080/02688697.2018.1538481. [Epub ahead of print]】
内容提要:
腰大池腹腔(lumboperitoneal,LP)分流术后发生小脑扁桃体下疝非常少见。中国台湾安南医院神经外科的Cheng-Hsin Cheng等结合文献复习在2018年12月的《Br J Neurosurg》上报道1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一睿医师组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高闯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