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神经外科脑脊液管理领域的交流平台,由美敦力公司主办的神外有声·首届脑脊液管理病例大赛于2019年启动,大赛以病例竞赛的形式,邀请神外精英与学科对话,与大咖对话,百“声”争鸣,携手并进。前期海选结束后,2019年9月21日,首届脑脊液管理病例大赛的区域赛第二站——北部区域赛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北部赛区的11位选手进入本次比赛,他们将角逐前三名进入全国总决赛。本次比赛公平公正,兼顾学术与趣味,让参赛选手和参会代表们在竞赛中受益匪浅。
大赛的主持人吴震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虽然脑脊液管理对神经外科来说很多时候看似是个小问题,由于脑脊液牵涉范围广,涉及到外伤、肿瘤、脑血管等各方面,细节决定成败,病人往往因为脑脊液问题导致很严重的问题。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大家能重视脑脊液的管理,对脑脊液管理进一步探讨;各位专家和评委对选手的参赛病例提出宝贵的意见、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对脑脊液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做出贡献,各位选手能展示出自己的风采。通过本次比赛,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在脑脊液管理方面增加共识。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孔海波医师分享了LP分流在正常压力脑积水中的应用体会。根据患者MRI及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结果,决定行LP分流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由术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差,不能行走,肌张力高,恢复到能简单交流,认知功能提高,能自行行走,NHISS评分由19分降至8分!得出LP分流术能减少手术本身的伤害,比如减少脑组织损伤和颅内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短、皮下隧道短、对患者副损伤少的经验。
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七科颅内感染团队潘栋超医师分享了脑脊液净化引流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治疗颅内感染的基本原则是清除所有异物和充分的脑脊液净化引流。患者化脓性颅内感染后脑积水,行侧脑室引流术一个月后,出现孤立性第四脑室,延髓周积液增多,后行枕后正中入路开颅第四脑室腹壁外引流术。对四脑室、侧脑室持续引流92天后,脑脊液完全正常,使用美敦力亲水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钟帅医师汇报了一例血管畸形出血术后的管理病例。对患者左顶枕原切口开颅血管畸形切除术,术后使用美敦力腰大池外引流管进行脑脊液引流。病人情况好转后又使用亲水涂层可调压分流管行全麻下右侧V-P分流术,患者术后康复出院。总结指出脑脊液管理在神经外科中非常重要,脑脊液引流是治疗术后感染、建立脑脊液循环非常重要的环节。
山西大医院王晶医师报告了一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使用美敦力亲水涂层分流管,调压阀处于低压状态,预防过度引流。术后给予脱水、营养神经、促醒、预防血栓形成、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对于脑积水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虽然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无法真正“治愈”,但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虎医师报告了一例脑室腹腔分流管肛门脱出致化脓性脑室炎病例。对于急性导管相关化脓性脑室感染,脑脊液管理至关重要。脑脊液感染控制是临床EVD中最核心的问题所在。总结得出,应该在手术室或ICU床旁最大无菌化屏障下完成脑室外引流;脑室引流管建议走行于皮下隧道,操作简单又能降低感染;查阅文献得出:尽可能缩短引流时间,尽量减少对引流管的操作,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王英滨医师分享了如何完美引血,力管降压。患者术前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后交通动脉瘤、梗阻性脑积水,行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加脑室外引流术,患者预后良好。使用美敦力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使颅内的血液能够安全引流,颅内压平稳下降,大大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刘浩成医师报告长期脑脊液漏患者L-P shunt术后二次脑脊液漏修补术后的枕骨大孔疝一例。患者行L-P Shunt术后2个月,仍诉偶有鼻腔流液、左耳闷涨伴头痛。行左颞底开颅脑膜脑膨出切除加脑脊液漏修补术后未见好转,故急诊行左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意识水平未见改善。结扎腰大池腹腔分流管后,患者意识逐渐好转,康复出院。这例病例带来的思考:长期脑脊液漏患者,其脑脊液循环可能较正常人发生较大改变。L-P Shunt手术对于此类患者可能造成过度引流,引起灾难性后果。术前应谨慎评估患者脑脊液流出道情况,V-P Shunt手术可能更为稳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魏正军医师分享了颅内动脉瘤出血开颅术后脑脊液管理病例汇报一例。这是一例复杂右侧大脑前动脉A3段起始部动脉瘤,先后对患者进行动脉瘤夹闭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减压术、去骨瓣减压术、以及脑脊液外引流术。后期反复的皮瓣下积液,综合病情程度和病人术后情况,实施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逐步恢复意识,术后一月已经可以完成简单的指令活动。在该病人的诊疗过程突出了脑脊液管理需及时、合理、有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高振山医师报道了一例Dandy-Walker畸形合并后颅窝巨大孤立蛛网膜囊肿“Y”形分流病例。诊断为Dandy-Walker 综合征合并后颅窝巨大孤立蛛网膜囊肿,行经侧脑室-(亲水可调压抗虹吸分流泵)加蛛网膜囊肿(亲水中压固定压分流泵)-腹腔分流术联合,并最终使用“Y型”三通接口,一次性解决Dandy-Walker畸形所导致的幕上脑积水、幕下蛛网膜囊肿分腔压力不同问题,患者术后未出现硬膜下积液及血肿等并发症,恢复良好,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几位点评嘉宾对该病例手术方案认可,建议应注意术后阶段性随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玉嘉医师分享了一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患者行右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大约一周后发生颅内感染,后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对病例总结得出:(1)患者术后早期发热应引起重视,尽快行腰穿检查明确;(2)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管利大于弊;(3)发现颅内感染后行腰大池引流及高级别抗生素应用较为重要;(4)全身营养支持较为重要。
病例汇报结束后,在场的评委对于选手们的表现一一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吴震教授:本次大赛形式新颖,对脑脊液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但在本次比赛中,对于高科技的运用还是太少,比如导航、腹腔镜、核磁的运用。希望将来年轻医生把导航等先进技术运用到案例中。
梁建涛教授:脑脊液是神经外科医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神经外科医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本次比赛也说明了,如果不重视脑脊液管理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本次比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集中讨论这个很重要、但是被大家忽视的问题的一个机会,希望第二届、第三届比赛能有更大的改进。
刘伟明教授:参赛的病例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争论、有不同的看法是好事,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开放、探索的精神,对于病例中产生的疑问是大家研究和进步的动力。医学进步也离不开器械和厂家的支持,我们能从中学到知识、患者也能从中受益。
吕中强教授:本次比赛病例涉及到脑血管、脑肿瘤、常压型脑积水等颅脑疾病中脑脊液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比赛可以看出在颅脑疾病诊疗过程中对脑脊液综合管理的重要性,选手们带来了丰富专业的诊疗手法,但通过整场的比赛后我们也可以看出除了要重视脑脊液管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脑脊液管理的规范化,这是所有神外科医师都应给予重视的关键点。
陈晓雷教授:首先,大家普遍会忽略脑积水这类疾病的术前评估手段,规范化评估和策略的制定需要引起大家重视,尤其是运用一些先进的手段,比如磁共振等等,包括术后效果的评估也可以运用这些手段进行评估。第二,对于选手提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病例展示时,涉及隐私的患者信息需要进行保密处理;选手在演讲时可以更自信、更多地与台下观众和评委进行眼神交流。
孙洪涛教授: 本次比赛中选手们的精彩汇报和评委们的专业点评,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本次比赛选手们充分准备了丰富的病例,在汇报中选手针对性的突出了脑脊液的系统化管理在颅脑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应在重手术治疗之外也要非常关注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治疗。
张品元教授:本次比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其中的病例都比较具有代表性,也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经常碰到的问题,这些病例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对在座的每个人都是很好的提升。
陈东教授:感谢参赛的每一位选手,不管分享的病例成功与否,能把病例拿出来分享是需要勇气的。比赛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通过本次比赛,希望大家能重视脑脊液管理规范,同时也预祝在北部区域赛获得前三的选手能在总决赛取得好成绩。
经过选手们激烈的角逐及评委们点评和综合评分,最终,潘栋超、秦虎、王英滨分别摘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奖项,另外8名选手分别获得优胜奖奖励。
优胜奖
北部区域赛已圆满结束,敬请期待9月28日在福州的华南区域赛以及后续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