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6日发布 | 7222阅读

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血管母细胞瘤

陈晓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国忠

哈医大

达人收藏

病例资料


◇  一般情况:女  57岁

◇  主诉:双下肢无力伴走路不稳3个月

◇  专科查体:意识清,语言流利,双侧上肢肌力V级,双侧下肢肌力IV级,右侧下肢浅感觉减退,双侧下肢深感觉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术前影像


图片2.png图片3.png



诊断


诊断:颈6-7椎体水平硬膜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




流行病学


◇  血管网状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中胚叶形成血管的细胞;

◇  占颅内肿瘤的2. 0%,多发生于幕下小脑半球,少见于大脑、脊髓及视网膜;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占脊髓肿瘤的2%~15%,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

◇  其中20%~45%合并 (VHL病);




影像表现


◇  诊断主要依据MRI,可以准确判定病变的位置、大小、水肿、空洞及血管流空;

◇  小型肿瘤多位于脊髓背侧,等T1、等T2信号,伴有大小不等空洞,无明显血管流空影,实性部分多明显均匀强化;




大的肿瘤有一部分偏于脊髓背侧,呈等T1、等T2信号或混杂信号,伴有较大空洞、甚至全脊髓空洞,部分肿瘤周围可见血管流空影,明显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随着肿瘤增大,伴随脊髓空洞逐渐扩大、血管流空影逐渐增多。




治疗


◇  大多数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位于的脊髓背侧,与脊神经后根关系密切,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

◇  手术时机:

1、有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2、随访期间肿瘤体积增加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也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3、对无症状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因有出血的可能性,一旦出血即给病人造成长期的神经功能缺失,预后不佳,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4、直径大于2 cm及有明显囊变的血管母细胞瘤,应尽早手术 。


手术技巧


◇  整体切除顺序是离断供血动脉—分离边界—切断引流静脉---整块切除肿瘤,肿瘤一般供血动脉均较细,在分离的过程中供血动脉就自然断掉了;

◇  在静脉之间找边界,避开粗大的引流静脉,从小的静脉开始-欺软怕硬;

◇  分离开肿瘤表面的静脉从而显露肿瘤,肿瘤边界清楚,绝大部分肿瘤与软脊膜之间有清楚可分离的边界;

◇  使用锐性器械分离肿瘤包膜与脊髓软膜的黏连,尽量避免电凝肿瘤的包膜;

◇  先处理较细的引流静脉最后处理粗大的引流静脉,整块切除肿瘤。


施行脊髓手术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暴露肿瘤


分离肿瘤



切断引流


瘤腔止血




脊髓脊柱专业组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集科研、教学、医疗于一体,学科现有一个脑科学研究所、6个临床病房,每年收治约6000例病人,科室于1997年成立了脊髓脊柱疾病专业治疗组,2004年成立颅底、脊髓病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共有8名成员,其中7人具有博士学位,治疗病种包括:髓外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血管瘤),髓内肿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先天性畸胎瘤),椎间盘突出,小脑扁桃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椎管内血管畸形等; 能够完成高颈段脊髓内肿瘤切除,并获得满意效果,已完成各类手术近2000例,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和脊髓损伤的治疗,积极拓展神经外科治疗领域,力争早日与国际神经外科接轨。


术者简介


陈晓丰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地位: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


学术成绩:

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核心期刊一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

黑龙江省卫生厅课题一项

哈医大一院博士基金一项

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5名)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9名)

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5名)


专业特长:

主要从事微创显微外科治疗脊髓脊柱肿瘤、垂体瘤、脑膜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胶质瘤、动脉瘤等颅脑及脊髓脊柱疾病,注重微创显微外科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恢复。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