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多哈哈马德总医院神经外科的Nida Fatima等通过文献复习和Meta分析,评估高渗盐水与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在降低颅内压、改善TBI的临床功能和控制死亡率作用的差别,结果发表在2019年4-6月的《Asian J Neurosurg》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atima N, et al. Asian J Neurosurg. 2019 Apr-Jun;14(2):382-391. doi: 10.4103/ajns.AJNS_8_19.】
研究背景
应用高渗盐水是中、重度颅脑创伤(TBI)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治疗TBI的不同浓度高渗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一致的意见。卡塔尔多哈哈马德总医院神经外科的Nida Fatima等通过文献复习和Meta分析,评估高渗盐水与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在降低颅内压、改善TBI的临床功能和控制死亡率作用的差别,结果发表在2019年4-6月的《Asian J Neurosurg》上。
研究方法
作者检索1990年以来相关文献364篇。根据研究要求,对文献检索中确定的研究项目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最终纳入5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
研究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高渗盐水的TBI患者在出院或六个月时的死亡率比使用晶体液,即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的对照组低(RR=0.80;95% CI,0.64–0.99;P=0.04)。但高渗盐水组与晶体液组患者在出院三个月时的GOS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65)。治疗期间其它干预措施的应用,包括过度通气、甘露醇、镇静、镇痛和脑脊液引流等,高渗盐水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OR=0.53;95% CI,0.48–0.59;P<0.00001)。留驻ICU时间,高渗盐水组比晶体液组短(OR=0.46;95% CI,0.21–1.01;P=0.05)。
临床研究报告中,Ware、Kerwin、Suarez和Rockswold等作者均认为,在降低颅内压方面,23.4%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23.4%氯化钠注射液作用持续时间比甘露醇长,而且没有副作用。DeWitt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3%氯化钠、0.9%氯化钠和10%羟乙基淀粉在给药60min和120min后对颅内压、脑氧合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Weinstsabl和Fisher等的临床试验证实,3%高渗盐水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灌注压。
结论
作者最后指出,该回顾性研究存在较多不足,如资料选择偏倚、部分患者相关数据缺乏、只有少数研究讨论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以及Meta纳入的研究对象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因此该Meta分析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其它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