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号召,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脑胶质瘤诊疗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各地脑胶质瘤MDT诊疗规范化,由默沙东公司举办的医带医路·MDT精英城市行系列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立秋之日凉风至的时节,医带医路活动来到了乌鲁木齐。
会议东道主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84年, 2011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自治区工人先锋号”,2014年3月被自治区卫计委授予“自治区临床重点学科”,医院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病房,2018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培训中心资格。
会前,科室对拟会诊病例进行了认真的交流、讨论。
8月31日上午,医带医路·城市行新疆站正式拉开帷幕,会议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科盛晓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陈宏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科赵辉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董军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学部沈静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放一科疗茅芯慧医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库格鲁克·亚力坤医生等。
学术交流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杨小朋教授做开场致辞。杨教授点明了本次大会的意义,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可以加强疆与其他地区的学术交流,推动疆内各胶质瘤中心诊疗规范化,并预祝大会能够圆满成功。
秦智勇教授对脑胶质瘤手术前炎症因子相关内容做了分享,F-PLR-NLR评分是老年GBM独立的预后因素和F-PLR-NLR评分可用于筛选高危患者并指导其临床治疗的选择。
盛晓芳教授从五个方面,脑胶质瘤的现状、困惑、研究、目标以及华山脑胶质团队经验,解读了“脑胶质瘤治疗新进展”。盛教授强调神经系统肿瘤必需要进行多学科协作治疗,相辅相承才能更好地挽救胶质瘤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董军教授通过多个病例的影像资料分享了多模态辅助下胶质瘤切除手术的体会。通过术前多模态影像技术的评估,术中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黄荧光显微镜的多模态辅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同时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陈宏教授分享了胶质瘤的分子诊断。指出分子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克服异质性的影响,精准的分子分型还能帮助准确判断预后,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靶点。
沈静教授分享一致性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主要是通过体外溶出度和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衡量生物等效可接受的范围界定在80%-125%,虽然在生物等效的范围内,但生物等效并不等于治疗等效,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使用样本较少,且健康受试者与真实患者的生理状态存在差异,单剂量研究难以反映病人长期用药的情况,同时原料药、辅料和生产工艺等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因此对治疗指数狭窄、老年及儿童、危急疾病和危急患者(如肿瘤患者),均建议使用原研药。
热点讨论及病例分享
热点讨论及病例分享环节,由赵辉教授主持,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科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带来两个典型病例。就实际病例,如何看待TMZ长周期(>6cycle)临床应用?术后早期化疗是否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等相关问题再一次引发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秦智勇教授和盛晓芳教授分别指出,国外多项研究证实:TMZ长周期(>6个cycle)辅助治疗,均可改善患者OS及PFS,EORTC26981研究仅仅确立了TMZ同步放化疗加6周期辅助化疗方案作为GBM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并未证实超过6周疗效及是否存在副作用。而且由于TMZ体内代谢机制,重复用药后体内无蓄积,因此长周期方案其实并不存在累积毒性。并且新发和复发胶质瘤患者都有研究证实,从长周期TMZ生存获益,因此可积极进行优势人群的筛选,之后可设立相关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优势靶点。
总 结
最后,杨小朋教授对本次大会做了总结:此次会议围绕脑胶质瘤标准治疗、临床研究和MDT经验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在促进各个学科之间、各地医院之间的合作方面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未来脑胶质瘤的治疗会更加趋于规范化。
“医带医路”活动不仅解读了胶质瘤的手术、放化疗、病理诊断相关,也从典型病例中解答了具体病例的具体治疗方案,同时相互之间分享了经验,也给年轻医生们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希望未来,通过医带医路,更多促进各地交流,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