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发布 | 1827阅读

丰育功教授: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开颅夹闭1例

丰育功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一百六十五期,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丰育功教授带来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开颅夹闭1例欢迎观看、分享。

术者简介


丰育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科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青岛市神经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目前已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2300余例,其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擅长各种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以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等各类显微手术。


丰育功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鞍区四个解剖间隙”的中文命名,论文《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保持较高引用率,在国际上首创“自体硬脑膜包裹技术结合窗式动脉瘤夹”处理泡样动脉瘤这一颅内最凶险动脉瘤,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相关成果在SCI杂志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上发表。


近几年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10余篇,获省市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各级课题10余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论著4部。获荣誉称号:青岛市首届百名优秀引进人才、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4-2018年连续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动脉瘤组及颅咽管瘤组全国十强、“华医纵横榜—中国最具影响力医生排行榜”等权威榜单。


病例简介


于某,女,58岁,主诉:间断性头痛8个月,现病史:患者间断头痛8个月,于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鞍旁占位病变,进一步行CTA检查提示动脉瘤。查体:神清语明,查体合作,颅神经相关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感觉肌力正常。


术前检查



手术过程


手术方式:

右侧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右侧颈段颈内动脉阻断术。


手术过程:

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头左偏,取右侧翼点弧形切口及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直切口,长约4cm,龙胆紫标记手术切口;常规碘酊消毒,酒精脱碘;铺无菌治疗巾,无菌单。


先沿颈部切口切开,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显露颈动脉鞘,游离颈内动脉起始部备用;再沿头部标记切口逐层切开头皮直至颅骨,皮瓣成型;止血后,电动颅钻钻3孔,铣刀游离骨瓣。


悬吊硬膜后,弧形剪开硬脑膜,显露右侧额颞叶及侧裂池,显微镜下锐性分离侧裂池,至颈动脉池,锐性分离局部蛛网膜,探查见动脉瘤起源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的下壁,瘤颈宽约1.5cm,瘤体巨大,直径约3.5cm,向下方膨胀至脚间窝及小脑幕下方水平,动脉瘤外侧壁与小脑幕及动眼神经粘连,先行阻断颈段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


使用一输血器针头连接血液回收装置后,穿刺入动脉瘤内,负压吸引下使动脉瘤塌陷,迅速游离动脉瘤与小脑幕、动眼神经及大脑脚的粘连,先使用一枚直角跨血管动脉瘤夹跨过上壁夹闭前方的瘤颈,再使用另外一枚2cm长的斑马夹夹闭第一枚动脉瘤夹后部残余的瘤颈,使局部颈内动脉管腔塑形并完善夹闭动脉瘤,取下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阻断夹后见动脉瘤塌陷,无充盈,阻断时间约10min,因瘤颈宽,局部血流冲击力大,使用2枚180度跨血管动脉瘤夹分别跨过前两枚动脉瘤夹后加强夹闭,见颈内动脉管腔塑形满意,无成角及狭窄,剪开动脉瘤壁,无血液渗漏,使用超声多普勒探查颈内动脉主干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均血流完好,使用罂粟碱湿敷载瘤动脉,术区彻底止血,清点脑棉、器械无误后,严密缝合硬脑膜,以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膜,颅骨锁固定骨瓣;充分止血后,依次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及头皮各层。敷料包扎手术切口,术毕,手术顺利,出血约300mL。


术后检查




术后小结


1.鞍区病变鉴别诊断。

2.对于巨大颈内动脉瘤,复合手术室的应用&提前暴露颈内动脉分叉部。

3.粗针头持续吸引。

4.长动脉瘤夹塑形。

5.注意血管神经的保护。

6.术中超声多普勒的应用。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