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8日发布 | 739阅读

支架辅助栓塞或FD治疗并需要脑室外引流的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持续单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既往研究表明aSAH 患者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短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术后 2-4h)和 DAPT的情况下发生症状性出血的风险较低。鉴于替罗非班起效时间短和半衰期短的药效学,因此有望成为抗血小板聚集的替代药物。

——摘自文章章节


【REF:Limaye K, et al. Neurosurgery 0:1–6, 2019. DOI: 10.1093/neuros/nyz226.】


研究背景


据统计,高达 45% 的aSAH患者需要行脑室外引流 (EVD) 或脑室腹膜分流术 (VPS),在 aSAH 急性期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SAC) 或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时,这些患者需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DAPT) 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既往研究表明aSAH 患者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短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术后 2-4h)和 DAPT的情况下发生症状性出血的风险较低。鉴于替罗非班起效时间短和半衰期短的药效学,因此有望成为抗血小板聚集的替代药物。在本研究中,美国爱荷华大学的Limaye K等介绍了 接受SAC 或 FD 治疗同时需要置入 EVD/VPS的 aSAH 患者长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作为唯一抗血小板聚集的单中心临床经验,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Neurosurgery》杂志中。


研究方法


纳入研究的对象为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接受 SAC 或 FD 治疗的aSAH患者,这些患者术中支架释放前开始持续静脉使用替罗非班 (0.10µg/kg/min)作为单抗血小板治疗,而不使用负荷剂量。研究者对纳入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出血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率。 


图1. 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总结


研究结果


共19 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受试者平均静脉推注替罗非班9.4 天(4-18 天),受试者共接受了 25 例手术,包括 19 例 EVD 和 6 例 VPS(表1)。有 2 位患者 (8.3%) 在置入 EVD 后发生了少量无症状的穿刺道出血(图2-3)。1 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肾动脉分支损伤发生了腹膜后大出血,另有 1 位患者发生了特异性一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 4 d 内呈下降趋势,直至 < 20000,在停止用药后消退。有1 位患者 (4%) 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团注替罗非班后症状消退。 


表1. aSAH 患者接受SAC/FD且需要 EVD +/–VPS 治疗的受试者,持续静脉替罗非班输注

图2. 右侧额部 EVD,I 级穿刺道少量出血 (< 1 cc),箭头指示 EVD 置管周围的穿刺道出血

图3. 双侧额叶 EVD,箭头所示为无症状性 2 级穿刺道出血 (> 1 cc)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 aSAH患者接受SAC 或 FD术后长期使用静脉替罗非班的单一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是安全的。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