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5日发布 | 1446阅读

周国胜副教授:术中穿刺瘤体减压显微手术夹闭切除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周国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一百六十二期,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周国胜副教授带来的:术中穿刺瘤体减压显微手术夹闭切除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欢迎观看、分享。



术者简介


周国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历。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5年,具有丰富的神经外科临床经验,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特别擅长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及烟雾病的直接搭桥手术,目前每年开展上述三种疾病手术300例以上,并指导省内十多家医院开展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取得一致好评。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6岁,以“左侧视力下降4月余”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左侧视力03,右侧视力0.7,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当地医院头颅CTA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近分叉处累及大脑A1段巨大动脉瘤,最大径约34mm(图1)。


图1. CTA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近分叉处巨大动脉瘤动脉瘤,约24mm


入院后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动脉近分叉处巨大动脉瘤,最大径24mm,BOT试验阳性(图2)


图2. DSA右侧颈内动脉正位显示颈内巨大动脉瘤,最大径24mm


治疗方案

根据CTA和DSA结果,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瘤。目前右侧动脉瘤巨大,已经产生压迫症状,必须治疗。介入治疗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均不能解决占位效应,而且花费巨大,病人家属不能承受。因动脉瘤累及颈内动脉和同侧A1,开颅夹闭这种巨大动脉瘤重塑颈内动脉有很大的复杂性。但是DSA显示对侧A1和前交通开放良好,如果将左侧A1切断,同侧A2血供可以从左侧颈内动脉获得,这样动脉瘤颈的处理将变得简单,仅需要将颈内动脉的瘤颈夹闭重塑颈内动脉就可以了。


手术过程

全身麻醉下,病人仰卧位,头右偏20度无后仰。左侧翼点入路常规额颞切口开颅。开颅后切开硬膜,显微镜下锐性分离侧裂和颈动脉池,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叉,可见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近分叉处并累及左侧A1,挤压左侧视神经(图3)。先切除部分额叶直回,显露双侧A2J及左侧A1,用一枚临时阻断夹阻断左侧A1,再分别阻断动脉瘤近心端的颈内动脉和M1,然后穿刺抽吸动脉瘤,使其塌陷萎缩,紧贴动脉瘤切断同侧A1,将动脉瘤体向外侧翻转,使其与左侧视神经分离,并一边分离一边电凝瘤体使其缩小,直至最后清晰显露在颈内动脉上的瘤颈,最后用2枚夹子夹闭瘤颈,并反复调整夹子直至完美重塑颈内动脉。开放临时阻断,荧光造影显示动脉瘤无显影,颈内动脉塑形满意,各分支显影良好。为彻底解除动脉瘤对视神经压迫,将动脉瘤体切除,然后常规关颅。(图3-9)。


图3. 显示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占据范围

图4. 切除部分直回,显露A1并临时阻断


图5. 显示再分别阻断动脉瘤近心端颈内动脉和M1


图6. 显示穿刺瘤体后用吸引器吸引破口,动脉瘤塌陷


图7. 切断A1后将动脉瘤体与周围结构分离,并电凝瘤体使其缩小,显露颈内动脉上的瘤颈


图8. 显示用2枚直形夹子夹闭瘤颈,达到颈内动脉完美塑形


图9. 荧光造影显示闭颈内动脉达到完美塑形,各分支显影良好


术后情况

术后病人清醒,对侧肢体肌力4级、语言无障碍,视力同术前。术后第二天复查CT未见脑梗死(图10),但术后12小时后对侧肢体肌力下降至1级,考虑为阻断血流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治疗2周后肢体恢复至3级。术后1周复查CTA提示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形态完美(图11)。二周后拆除缝线后顺利出院。1个后门诊复查显示对侧肢体肌力5级,视力较术前改善,恢复术前工作。


图10. 术后CT显示无脑梗死灶


图11. CTA显示动脉瘤消失,颈内动脉通畅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