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7日发布 | 1360阅读

硬脑膜、软脑膜和脑小血管均存在引起头痛的敏感结构

李富光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周文科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邱天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法国尼斯蔚蓝海岸大学神经外科的Denys Fontaine等前瞻性收集在清醒开颅术中机械刺激颅内结构引起相对应的脸面部疼痛的观察结果。文章发表于2018年4月的《Brain》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ontaine D, et al. Brain. 2018 Apr 1;141(4):1040-1048. doi: 10.1093/brain/awy005.】


研究背景


检测头痛敏感结构对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头痛的病理生理学,至关重要。既往认为,人类的脑部小血管和软脑膜对疼痛不敏感,颅内对疼痛敏感的结构仅限于硬脑膜及其供血血管、大静脉窦和Willis动脉环近端。神经外科医生在清醒开颅术中,观察到显微操作时发生术中急性头痛。观察结果表明,大脑远端血管和软脑膜可能对机械刺激敏感而诱发头痛,参与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法国尼斯蔚蓝海岸大学神经外科的Denys Fontaine等前瞻性收集在清醒开颅术中机械刺激颅内结构引起相对应的脸面部疼痛的观察结果。文章发表于2018年4月的《Brain》杂志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由2个医疗机构3名不同的神经外科医生于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清醒状态下开颅切除颅内“雄辩区域(eloquent area)”内或附近的脑肿瘤,通过直接电刺激证实存在皮质和皮质下功能脑成像。在53例患者幕上肿瘤切除术中,发生93次头痛。每例患者感受到1-5次头痛,平均1.8次。肿瘤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瘤47例(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和Ⅳ级8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3例,转移瘤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1例。


研究结果


头痛发生均与刺激部位有关,头痛大多数发生在三叉神经V1支配的区域和V3支配的颞区,也发生在V2和C2支配的区域(图1)。30例患者中,23次刺激颅底硬脑膜或7次接触大脑镰引起头痛(图2)。在这些病例中,头痛主要发生在V1支配的区域和颞区。61例患者中,头痛是机械刺激软脑膜所引起,其中19次刺激颞叶(图3)、25次额叶、4次顶叶(图4)以及大脑外侧面,包括13次刺激岛叶(图5)。无法区分刺激软脑膜或脑血管结构的头痛反应和与刺激方式的相关性。但可以确定头痛是由于接触或拉伸脑沟或外侧裂内的结构所引起。机械刺激软脑膜引起的头痛主要发生在V1支配的区域。


图1. 机械刺激颅内结构时,于脸面部相对应的疼痛部位。A.灰点是刺激颅底硬脑膜时的对应痛点和白点是刺激小脑幕时的对应痛点;B.刺激额叶和顶叶沟内的软脑膜和小血管时的对应痛点;C.刺激颞叶沟内的软脑膜和小血管时的对应痛点;D.刺激外侧裂和岛状沟内的软脑膜和小血管以及大脑外侧面区域,包括颞叶和额叶时的对应痛点;E.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支配的面部区域。


图2. 刺激硬脑膜发生头痛事件。左图:颅底硬脑膜和大脑镰;数字表示机械刺激引起疼痛的痛觉敏感结构部位。右图:相对应的脸面部疼痛部位编号。带圆圈数字对应大脑镰的刺激部位。14号位于额部凸面的硬脑膜上(未显示)。


图3. 左侧大脑侧面图,显示颞叶的疼痛敏感结构部位及其编号,与脸面部相对应的疼痛部位。


图4. 左侧大脑侧面图,显示额叶和顶叶的疼痛敏感结构部位及其编号,与脸面部相对应的疼痛部位。数字53和54位于额叶直回上。


图5. 左大脑外侧面图,显示大脑外侧裂和大脑边缘区的疼痛敏感结构部位及其编号,与脸面部相对应的疼痛部位。


结论


该研究证实颅底硬脑膜和大脑镰硬脑膜对疼痛敏感,机械刺激引起的头痛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V1和V3支配区。与以往不同的发现是,软脑膜和脑小血管也对疼痛敏感,机械刺激引起的头痛主要发生在三叉神经V1支配区;提示软脑膜和脑小血管参与原发性和继发性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