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Griffin Ernst等回顾性分析该医学中心将保存在腹部皮下的自体颅骨瓣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发表于2018年12月的《J Neurosurg》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Ernst G , et al. J Neurosurg. 2018 Dec 1;129(6):1604-1610. doi: 10.3171/2017.6.JNS17943.】
研究背景
去骨瓣减压术常用于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或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恶性颅内压增高征。取下的骨瓣包埋在腹部皮下,随后用于颅骨修补,操作简单又节约费用;但可发生颅骨瓣吸收现象。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Griffin Ernst等回顾性分析该医学中心将保存在腹部皮下的自体颅骨瓣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发表于2018年12月的《J Neurosurg》上。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从2005年至2015年的10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自体颅骨瓣包埋在腹部皮下、随后作颅骨修补的患者。其中男性69例;从去颅骨减压至颅骨修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4±70天,修补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48天。采用患者预后指标、骨瓣吸收的危险因素和自体骨与人工颅骨的成本,评估皮下保存的自体颅骨瓣进行修补的疗效。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108例患者中,颅骨瓣重度吸收10例(9.26%):4例(包括早期和晚期发生各2例)有临床意义,6例CT显示Ⅱ型重度坏死,但不需要重新修补。28例(25.93%)发生早期轻度和重度吸收;26例(24.07%)需要重新修补。102例中,6例(5.88%)发生晚期轻度和重度吸收;其中4例(3.92%)临床明显可见、但并非手术所致的畸形,100例中37例(37%)CT显示较小的Ⅰ型坏死(表1、图1)。
表1. 包埋在皮下的自体颅骨瓣作颅骨修补后的骨质吸收情况。
图1. A.头部CT平扫显示修补的颅骨瓣Ⅰ型坏死,内板吸收,外板保留;B.CT平扫显示修补的颅骨瓣Ⅱ型坏死,内外板吸收;C.2年后颅骨瓣坏死加重。
双变量分析显示,颅骨碎裂(OR=3.90;95% CI,1.03–14.8)、分流依赖性脑积水(OR=7.97;95% CI,1.57–40.46)和颅骨修补术后脑室引流(OR=9.39;95% CI,1.14–1000)是修补的颅骨被吸收的危险因素。颅骨碎裂、糖尿病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对颅骨吸收的预测作用最大。108例行去骨瓣减压的患者中,10例(9.26%)在颅骨修补术后发生感染。使用自体颅骨瓣与人工颅骨进行修补术的平均费用分别为2156.28±1144.60与35,118.60±2067.51美元,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01)。
结论
作者指出,使用包埋在腹部皮下自体颅骨瓣进行颅骨修补是安全和可行的。腹部皮下保存的自体颅骨瓣在骨质再吸收方面优于冷冻保存的骨瓣,而且费用低于人工颅骨;因此,可在大多数去骨瓣减压患者中作颅骨修补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