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七月荷花开,在热情似火的武汉迎来了第八届协和脑血管病论坛暨第四届脑卒中多学科联合防治单元发展论坛暨首届重症论坛的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席为武汉协和医院赵洪洋主任及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为武汉协和医院胡学斌教授,本次大会邀请到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Rose Du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冷冰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吴震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吕明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何川教授、上海长海医院黄清海教授、北京解放军三O七医院段炼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叶明教授等多位脑血管病专家与湖北省内的脑血管病专家共聚一堂,就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会议内容丰富,设置合理,参会人员众多,并在讨论环节,专家畅所欲言。
参与本次大会的注册代表达到500余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到7000余人,主会场及三场会前会参会代表人数爆满,气氛热烈,且均坚持到会议结束,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多搭建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协和医院五大分院院长包括:武汉协和医院江南分院刘承云院长、武汉协和医院东西湖分院周国峰院长、武汉协和医院江北分院陈立波院长、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翁雨雄院长、武汉协和医院红十字会分院熊念院长作为大会副主席均参与本次大会并在主会场及会前会带来精彩的致辞。
武汉协和医院
东西湖分院
周国峰院长致辞
武汉协和医院
江南分院
刘承云院长致辞
武汉协和医院江北院
陈立波院长
在重症研讨会致辞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翁雨雄院长
在”一架一路”研讨会致辞
武汉协和医院
红十字会分院
熊念院长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
武汉协和医院
胡学斌教授
主持大会开幕式
武汉协和医院
张方成书记
亲临会场指导
会后部分专家合影
2019年7⽉19⽇,由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华中科技⼤学协和江北医院协办的2019年第⼋届脑⾎管病论坛暨⾸届重症论坛在⼀段激励⼈心的协和江北托管两周年宣传纪实⽚中顺利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学协和江北医院危急重症医学部郭俊主任及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郑津教授共同主持,华中科技⼤学协和江北医院陈⽴波院长致辞。与会的嘉宾有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袁世荧教授、陕西省⼈民医院宗媛教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主编何小军教授、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赵刚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喻莉教授、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孙云教授、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王羡科护士长、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漆红教授、武汉市第五医院胡松教授、黄冈市中⼼医院杨亚东教授、宜昌市⼈民医院余旻教授。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但是所有医学同仁都有一颗不负众望、砥砺前行的心。参会人员济济一堂,座无虚席。
武汉协和医院袁世荧教授
武汉市中心医院喻莉教授
陕西省人民医院宗媛教授
武汉协和江北医院郭俊主任
武汉协和医院赵刚教授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主编何小军教授
武汉协和医院孙云教授
武汉协和医院王羡科护士长
会议持续到晚上6点,⼤家意犹未尽,纷纷表⽰希望多多搭建这样的跨界合作学术平台。最后,会议在华中科技⼤学协和江北医院危急重症医学部郭俊主任及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胡学斌教授共同主持下落下帷幕,此次⼤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架一路”研讨会——2019协和脑血管病论坛卫星会于7月19日在武汉新世界酒店圆满举办成功,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与强生神经介入部门合作搭建的学术平台,旨在推广介入手术理念及流体模型操作及体验,为更多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新更佳的手术解决方案选择。
本次卫星会采取理论知识授课、结合流体模型操作、经验案例分享等环节,聚焦当前神经介入热点讨论交流。
会议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洪洋主任致辞,表示从1995年开展第一例动脉瘤夹闭手术,到今天介入手术蓬勃发展,希望大会促进介入技术的发展,协和一直坚持对介入技术的支持,希望能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协和西院翁雨雄院长莅临本次卫星会并发表感言,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来武汉参加此次会议,1971年神经外科学组,目前9个亚专业,本院210张床位,西院30张床位,18年介入治疗总500余例,西院52例,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学斌教授作为会议执行主席做了大会发言及总结, 当天的会议内容“一架一路”,即讲支架又讲通路,介入技术离不开通路的建立和支架的应用。小班沙龙形式,促进省内、省外同道学术交流互动;表示发展神经介入术式重要性,技术的推进将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专家理论授课,积极互动问答
▸互动特色——流体模型操作体验,手感体验效果更佳
本次会议围绕着神经介入的热点话题,针对脑血管病的术式及产品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感谢各位同道及专家不辞辛苦来到武汉出席本次会议,相信每一位都收获满满!期待下次再会!
2005年血流导向装置(PED)首次应用于颅内劲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根据现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PED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应该是未来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的出现,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从瘤囊内填塞转向血管壁的重建,尤其是在颈内动脉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和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中更为突出。
我们依然很荣幸的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教授致开幕辞。
很荣幸的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胡学斌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随后的学术研讨分为两节,第一节专家授课,国内三位知名专家对他们丰富的使用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分享了他们对于血流导向装置的病例选择、术前测量、术中释放技巧以及术后随访的心得。
第二节病例分享,六位湖北省内的青年新锐对已经完成的PED手术进行了病例分享,包括病例介绍及术后随访效果。
(排序为出场顺序)
北京天坛医院 李佑祥教授《PED术前测量与评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冯文峰教授《病例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于加省教授《PED操作心得》
华中科技⼤学协和医院 郑津
武汉脑科医院 肖国民
武汉⼤学中南医院 冯⾬
宜昌市中⼼医院 黄松
武汉市第⼀医院 闵强
华润武钢医院 张华
学术报告之后,与会者和主讲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谈论案例、交流想法、分享⼼得。
美丽大方的礼仪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