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景,也是健康生活的一个新标准。人人们常说,健康标准是“吃得快、拉得快、睡得快”,并不一定全对,但有一定道理。其中拉得快,指的就是在马桶上相对较短时间上完成大号动作。无便秘,无宿便,就是健康的良好基础。
马桶是一个符号,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标志。当我们关注健康时,首先要注意的有饮食、睡眠和运动,还需要关注我们大便,以及和如厕背后隐含的大问题。

马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动脉瘤发病常常发生在如厕过程中。
这是因为动脉瘤破裂的一个重要诱因是“大便困难”。当人们排便时,会出现腹内压增加,最后导致血压增加;而如果排便困难,这种血压增加作用非常显著,最后导致本身隐藏疾病----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本身是一种隐性的、未破裂的状态,但大便困难增加血压,最后的一根稻草就加上去了,成为显性的、破裂动脉瘤。这个相同的场景同样会发生在高血压脑出血上,还有冠心病、急性心梗、脑梗塞、夹层动脉瘤破裂等。
便秘的第二个后果是造成的宿便,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马桶与脑血管病的重要关系,可以通过肠道菌群与动脉硬化来连接。
肠道菌群是肠道内正常菌群,但是失衡的肠道菌群产生的脂多糖等内毒素可进入人体,被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使得机体进入低度炎症和异常免疫状态,从而产生代谢异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而这些都是引起脑血管病(卒中)的高危因素。

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
胆碱的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取决于肠道微生物的代谢,TMAO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直接危险因素。
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中,存在一些菌属的变化,如柯林斯菌属增多,而在健康对照者中罗氏菌属和优杆菌属增多。菌群失调是动脉硬化的一个致病因素。
大肠杆菌的含量与尿酸的分解活性呈正相关,而血尿酸增高可诱导氧化应激,血管硬化。
合成类胡萝卜素基因的细菌减少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降低,产生的抗氧化作用减弱,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节俭基因”学说认为肠道微生物对食物分解和代谢处在一个较高水平;当过高能量摄入时,肠道菌群可导致体内三酰甘油蓄积,高脂血症和肥胖,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正因为其无可替代与重要性,人类对马桶投注了无比的关注。对于马桶上的人类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如厕时间和心率变化来监测其发生便秘的概率,进而预测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的可能。我们也可以通过监测肠道菌群的变化来预测动脉硬化的疾病进程。
目前智能马桶的健康检测功能,主要是通过全自动尿液检测功能,全自动大便检测功能,以及心电检查功能,获得来自个体的连续健康数据,提出预警与干预措施。未来将加强其大便行为监测,同时对大便代谢物和菌群的监测,来直接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以及预测其发生风险,进而提出健康干预措施。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血管健康,减少脑血管病患病风险,请关注马桶,关注我们的肠道健康,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远离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