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等医学院神经外科的Ken Kazumata等在2019年6月的《Neurosurgery》在线发表研究MMD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前后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改变的结果;研究探讨局部脑萎缩、白质微结构变化、静息态脑连接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摘自文章章节
【Ref:Kazumata K, et al. Neurosurgery. 2019 Jun 3. pii: nyz176. doi: 10.1093/neuros/nyz176.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烟雾病(MMD)是少见的累及颈内动脉颅内段非炎症性闭塞的脑血管疾病。既往研究指出,额叶持续缺血损害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WM)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血流重建手术是否能改善MMD患者的认知预后?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等医学院神经外科的Ken Kazumata等在2019年6月的《Neurosurgery》在线发表研究MMD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前后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改变的结果;研究探讨局部脑萎缩、白质微结构变化、静息态脑连接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作者纳入25例成人MMD患者进行研究;在血运重建术前和术后>12月进行神经行为和神经影像学检查。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Ⅲ、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连续操作测验、Stroop测验和韦氏记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通过MRI弥散张量成像评估脑白质完整性,使用磁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评估脑形态,应用静息态功能MRI成像评估脑连接。
研究结果
认知功能检查显示,血流重建手术后全量表智商(IQ)、操作智商(PIQ)、感知组织(PO)、处理速度和Stroop测试评分均有显著变化。脑形态学表现为侧脑室扩大,胼胝体和皮质下核体积减小,前额叶皮质变薄(图1)。术后2-4年,包括上纵束在内的白质束各向异性分数较术前增加(图2)。额叶-小脑环路的静息态脑连接显著增加,并与PIQ和PO改善呈正相关(图3)。研究者观察到术前左侧额叶内侧的rCBF与PIQ和PS显著正相关,提示额叶内侧与注意力有关;术前左顶叶区域的rCBF与PIQ和PO改善呈显著正相关(图 4)。
图1. A.使用自动分割程序(左上)进行MRI成像的体积分析;B.基线和术后(1-2年,2-4年)之间形态测定指数的比较。可见双侧侧脑室(Lat.)、第三脑室、脑脊液(CSF)以及白质低信号的体积增加;C.可见胼胝体、双侧皮质下核(丘脑、壳核和尾状核)以及海马体积减小。
图2. A.通过束示踪空间统计方法(TBSS)进行白质分析,提示术后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的改变;在标准化FA图(FMRIB58_FA)和FA骨架(绿色)上显示,FA显著增加和MD明显减少的体素叠加;B.感兴趣区(ROI)分析显示双侧上纵束(SLF)的FA逐渐增加,在术后 2-4 年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增加。
图3. A.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显示,术后静息态脑连接增加,主要是在小脑;B.散点图提示脑连接指数与神经心理测验成绩之间的关系,小脑9R-额上回内侧单元与操作智商(PIQ:R=0.73)和感知组织(PO:R=0.52)呈显著正相关。
图4. 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分析。A.感兴趣区(ROI)有左侧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内侧额叶皮质(MedFrC)、顶叶皮质和小脑半球。B.在相关矩阵中,r值>0.30 的相关性(粗体)和显著相关性(P<0.05)(标有*)。在左侧MedFrC和左侧顶叶皮质中可见认知功能与rCBF之间显著相关。
结论
最后作者总结,该研究结果显示,成人MMD患者的血流重建手术可改善患者的处理速度和注意力。多模态MRI成像有助于检测术后脑部细微结构变化、白质束重组和脑连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