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6日发布 | 652阅读

LINNC China:王以舟教授接受专访,分享对神经介入手术录播的看法及经验

LINNC

Live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 Neurosurgery Course

王以舟

广东省中医院

LINNC China会议期间,原台湾长庚大学急重症神经外科主任、现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六科主任王以舟教授接受神经介入资讯专访,谈论自己对神经介入录播与直播两种方式的看法,并分享自己录播手术的宝贵经验。


今天您跟主持人互动得非常热烈,请问主要有哪些收获?

我自己大概在三年前开始参加新加坡LINNC会议,参加过三次,今年在巴黎也参加过一次,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以前没有这种会议形式,我自己在LINNC会议受到的启发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因为这种会议会把病例拿来做演示,并且很多有真实录像,这比我们平时看到的实况转播更精华,播放中所做的处理也保障了患者的权益,专家们对此的讨论也非常深入。对国内的医生来讲,这算是比较新的一个形式。我很高兴看到长海把这么好的会议引入中国,也期望以后每年都可以举办,让国内的医生可以和Moret教授这种世界专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也希望以后会议中我们可以多讲一些英文,让世界其他各地的医生也可以参与进来。

您前面提到了录播和直播两种方式,专家对于这样两种形式持有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您是怎么看的呢?

这个问题我很关注。15年参加会议时我就这个问题跟Moret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们医院是有8个轨道在录像,每一个轨道都是4K的,所以他们整个录像非常高清,但是在后期处理方面会困难一点,把每一块衔接好非常花时间。我自己在医院做时找到了一种简单的方式,在手术时录4个频道,1080p,然后自己去做后期处理。这样做相对于转播来讲,可以将手术过程去芜存菁,把不需要看到的步骤切掉,把精彩的部分放大或重播。所以就手术直播和录播的方式来讲,我是百分百支持录播。从直播方面来说,有时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必须中断直播。或者大家七嘴八舌,影响到医生的决策,出现这种情况对患者来讲会有些不公平。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国内的医生可能还在寻找将手术录下来的方案,探讨如何将手术最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您刚才是站在一个传播者的角度来谈论录播,那您站在术者的角度,觉得录播手术会给您带来怎样的反馈?

我在自己医院里面亲自录播剪接大概有三四十个手术了,我们单位里一些年轻的医生和一些参岗的医生看过之后也感到,对于手术中的困难和可学习的部分,通过录播的方式呈现是很好的。而在直播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有可能一闪而逝,没办法抓到那个瞬间。对于我们手术医生来讲,做录播一方面是给年轻医生学习,另一方面,作为术者,这是一个可以反刍自己手术的方式,自己在剪辑的过程中也可以做一个比较深度的思考。

专家介绍

王以舟 教授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神经外科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六科主任,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1999年在台湾最大医院-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完成住院医师训练,2000年升任长庚神经外科主治医师,2017年升任急重症神经外科主任,2018年转任职广东省中医院。


临床工作

完成台湾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培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外科手术/退化性脊柱疾病等一般神经外科手术都能熟练上手,有超过数百例脑外伤,百例脑瘤,数千例脊柱手术的案例,在颈椎间盘手术上尤有独到心得,上千例无一发生瘫痪等不良事件。


2004年外派北京宣武医院向凌鋒教授学习神经介入治疗,2005年返台后成为台湾首位能执行神经介入治疗的神外医生,迄今累计了上千例脑动脉瘤栓塞手术经验,带领长庚医院成为台湾执行神经介入最大量的医学中心,救人无数,疗效显著,能与国际尖端医学中心比肩。


2003年开展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卒中,2009年首先使用取栓导管开启台湾的取栓治疗,2015年成立长庚医院跨科系脑卒中中心,展开24小时365天时间窗内与时间窗外的取栓治疗,年取栓治疗量超过百例,是台湾最大的卒中中心。


2018年赴广州任职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椎间盘手术,颅内狭窄药物球囊血管成型术等等传统与新创手术。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台湾长庚大学神经外科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

世界神经介入治疗医学会高级委员

台湾神经脊柱医学会高级委员

台湾神经血管手术与介入治疗医学会创会人



相关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