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发布 | 3976阅读

脑胶质瘤分子诊疗系列六-EGFR

阔然基因

阔然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定位在染色体7p12,编码的蛋白是一种跨膜酪氨酸受体激酶(EGFR/HER1/ERBB1)。EGFR蛋白由三个功能结构域构成:分别是细胞外的结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EGFR的细胞外的结构域与双调蛋白(AR)、EGF或TGF-a结合后能促进EGFR形成二聚体,促使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接着激活细胞内下游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体信号通路见图1)。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EGFR是一个明星致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GFR基因的突变在各种癌症组织中被鉴定,这些癌症包括:肺癌、头颈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癌症。EGFR在肿瘤中的突变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扩增、缺失突变、错义突变等。有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将EGFR的突变与临床结果建立起关系。EGFR基因的突变在各级别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也被报道过,尤其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突变频率很高(具体突变频率见表1和表2)。




值得一提的是EGFRvIII变体是一种致癌突变,在高级别胶质瘤中,在EGFR扩增病例中有约30%的EGFRvIII突变。 EGFRvIII突变使受体胞外域外显子2-7的缺失而导致受体的持续激活。该变体的存在与EGFR TKI的临床反应有关。其中一项临床实验报道了在用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中具有EGFRvIII和PTEN表达的2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7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19例进展迅速。在另外一项II期临床试验中,用Rindopepimut癌症疫苗和标准佐剂替莫唑胺化疗治疗EGFR VIII缺失突变阳性(N = 65)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8个月。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键的随机III期临床试验。


EGFR在胶质瘤中发生扩增突变和vIII突变常常与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用药指导有关。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发生EGFR vIII等突变通常暗示预后效果差,与此同时针对EGFR vIII突变的脑胶质瘤靶向药物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我们相信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该靶向药物将会得到获批而给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