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一百五十四期,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宁辉主任带来的“双镜”技术处理顶盖区胶质瘤伴梗阻性脑积水,欢迎观看、分享。
赵宁辉主任:“双镜”技术处理顶盖区胶质瘤伴梗阻性脑积水
赵宁辉,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获博士学位。曾赴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做博士后研究、赴华盛顿大学、匹兹堡大学访问学习。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7年,专业方向为颅内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神经外科)。现已培养在读硕士生15人,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主持各类科研基金1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3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作为第一获奖人获云南省科技论文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个人信息:XX,女性,10岁。
主诉:间断性头痛3年余。
病史特点:患者于3年前因头痛检查发现“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曾行“替莫唑胺”6个疗程化疗,定期随访后,近来磁共振复查发现肿瘤增大伴脑积水,遂收入我院。
体格检查:无四叠体综合征,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术前MRI T1加权像
术前MRI T1W2
术前MRI增强扫描
术前磁共振波谱成像:病变Cho峰明显升高,Cr峰稍降低,NAA峰明显下降。
第一步:为解决脑积水行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
第二步:术前留置脑室外引流管后,内镜下幕上小脑入路切除四叠体区占位病变。
1. 取中线右侧2cm,冠状缝前1cm为穿刺点,切开头皮约0.5cm,颅骨上钻孔一个,穿刺针刺破硬膜,植入脑室镜,经侧脑室、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脑室镜下电凝三脑室底,切开三脑室底部,行三脑室造瘘,电凝止血,取出脑室镜,原通道植入脑室外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
2. 调整手术体位,取左侧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颅,取后正中切口,骨瓣开颅,倒“V”形剪开硬脑膜,内镜下分离小脑上方与小脑幕粘连,逐渐向四叠体区进入,见四叠体区蛛网膜,切开四叠体区蛛网膜即见病变,逐步切除病变,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后,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后缝合硬膜、复位骨瓣、逐层关闭。
经右侧室间孔进入三脑室,可见三脑室底。
行三脑室底造瘘,可见基底动脉。
手术要点:严格按正中切开,枕大孔及寰椎后弓骨性处理作要轻柔,延髓闩部为呼吸调节中枢,病变粘连和双极电凝格外小心,注意两侧小脑后下动脉及分支的保护。
三脑室造瘘后,调整体位,取左侧俯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四叠体区肿瘤。
沿白线切开达颅骨,暴露枕鳞和寰椎后弓,确认枕外隆突、上项线、下项线和枕骨大孔缘,骨瓣开颅。
由小脑上入路,电凝切断小脑上蚓部引流静脉,到达四叠体区,并开放四叠体区蛛网膜。
可见四叠体区肿瘤,暴露肿瘤边界,逐步切除肿瘤。
妥善止血,温盐水冲洗术区,结束手术。
术后MRI T1WI
术后MRI T2W1
术后MRI增强扫描
术后病检:胶质瘤,考虑毛黏液型星型细胞瘤,WHOII级。
患者术后分子病理结果
患者术后情况:患者术后24小时拔除脑室外引流管,无神经功能障碍,顺利出院,嘱患者定期复查,一月后患者返院复查,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各神经功能保存完好,根据分子病理结果建议患者进行替莫唑胺化疗方案,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