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发布 | 1029阅读

会议报道|“医带医路”MDT精英城市行首站在南京胜利召开!

名医云

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推动胶质瘤规范化治疗,促进各地胶质瘤中心MDT标准化,继医带医路·MDT精英观摩项目之后,由默沙东公司举办的“医带医路”MDT精英城市行在各地陆续召开,首站MDT精英城市行6月1日在六朝古都南京胜利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四地联动视频会议拉开了2019年医带医路·城市行的序幕!



本次会议呈现了“三高”特点:


一是医院覆盖范围广、与会专家级别高。四大会场(主会场:南京,分会场:武汉、潍坊、呼和浩特),以及来自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内蒙古自治区等7省市近15个地级市20多家医院的神经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肿瘤科、药剂科等科室大咖专家齐聚金陵。


二是专家讲课内容、MDT病例的质量高。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庄冬晓教授、放疗科盛晓芳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学部的张伶俐教授分别就高级别胶质瘤维持治疗、华山MDT经验分享、胶质瘤手术及规范化治疗、一致性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授课。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胶质瘤MDT团队进行了精彩的病例分享。


三是与会专家参与讨论热情高。南京主会场专家们的精彩授课及胶质瘤病例分享引发了四地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包括TMZ长周期治疗和具有高危因素的LGG治疗策略等,尤其药学专家张伶俐教授分享一致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之后,专家们一致认可对于特殊类型人群(如治疗指数狭窄的患者,老年及儿童患者,肿瘤患者等),建议使用原研产品。




现整理与会专家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主会场专家精彩授课


手术、放疗、化疗是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挽救胶质瘤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1. 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围绕着胶质瘤手术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尤教授围绕“以患者中心”,而非肿瘤本身,唯有这样才能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到其手术获益及术后生存质量,而不仅仅是切掉肿瘤,并从两个方面三个阶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手术前,要认真全面地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手术能使患者在哪方面获益?二是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这两方面的考量要始终贯穿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术前:首先要重视神经影像评估,来确诊是否是胶质瘤,减少误诊;对于确诊的胶质瘤,要结合影像学分类、辅助模块的帮助等来更精确地确定手术策略及肿瘤切除范围。


术中: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结合术中神经导航、黄荧光、超声、麻醉唤醒、电生理监测等术中辅助技术来精确实施肿瘤的切除。手术原则是在保证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肿瘤,并保护好静脉,预防术后出血。


术后:结合术前方案及切除目标,适时终止手术,术后72小时内建议患者复查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


2. 胶质瘤替莫唑胺长周期治疗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其临床诊疗经验,围绕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标准的6个周期TMZ治疗后继续进行TMZ维持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



问题一:高级别胶质瘤6个周期TMZ辅助治疗后维持治疗为何方兴未艾?



NCCN指南并未明确胶质瘤TMZ辅助治疗周期数,2015版中国指南基于RTOG 0525和RTOG 0825推荐部分患者可延长辅助化疗至12个周期。在真实世界里,有不在少数的胶质瘤患者在结束6个周期TMZ辅助化疗后,继续维持TMZ辅助治疗,提示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在目前的治疗情况下,TMZ长周期探索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TMZ在人体内无蓄积,安全性较好。



问题二:高级别胶质瘤6个周期TMZ辅助治疗后维持治疗适合何种患者群?



秦教授强调,对于6个周期内无进展的患者可以建议长周期治疗,对于6个周期内有进展的患者,建议使用剂量密度方案。


综上,秦教授指出,对于新诊断GBM患者延长TMZ辅助化疗时间未增加毒性,TMZ延长周期可使GBM患者在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获益。


3. 一致性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


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学部张伶俐教授强调,在我国,当前仿制药生物等效性标准偏低,在我国创新药和仿制药AUC和Cmax的90%置信区间在80%-125%之间,即可认定为生物等效,正是这±20%的差异,通常会带来仿制药治疗剂量跟原研药最佳剂量相比不足量和超量的问题,进而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生物等效性只是替代指标,生物等效性≠临床等效性。


张教授也强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等于一次性评价。如何切实保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持续保证药品质量和正常供应是个难题。在国外,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对于治疗指数狭窄、老年及儿童、危急疾病和危急患者(如肿瘤患者),均建议使用原研药。


4. 华山MDT经验分享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庄冬晓教授分享了华山医院MDT团队建立5周年来的风雨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庄教授指出,MDT团队的成立能够为神经肿瘤患者制定精确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华山医院常规开展神经肿瘤MDT会议、MDT门诊,及详细的肿瘤患者随访及教育,基于此,2018年底出版了《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开启了国内神经肿瘤MDT病例出版的先河,为全国各地MDT团队提供了参考。



 四地会场精彩互动



为更高效沟通和交流,本次大会开展远程视频会议,四地专家针对临床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科盛晓芳教授担任此环节的主持。


1. 适合长周期治疗TMZ治疗的患者类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胶质瘤患者6个周期TMZ应用之后,病情稳定,病灶在缩小,经济尚可,建议长周期使用TMZ,盛晓芳教授也强调,长周期的疗效评估标准仍需要探讨,同时对于长周期应用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探索。


2. 伴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应用TMZ的看法?


尤永平教授建议具有高危因素LGG,按照指南推荐,应该推荐患者积极进行放疗和TMZ化疗,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OS和生活质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董军教授指出,此类患者应按照高级别胶质瘤进行治疗。


潍坊王增武教授建议需要告知患者需要应用TMZ化疗,最终交由病人决定。


武汉张孟贤教授:具有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按照高级别胶质瘤TMZ标准治疗,同时结合IDH类型,对于IDH野生型患者,预后差,建议按照高级别胶质瘤进行治疗。


呼和浩特张瑞剑教授:放疗有放射性损伤,TMZ化疗疗效好,可以推荐给患者。


华山医院盛晓芳教授:具有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基于RTOG 0525和RTOG 0825,积极推荐患者TMZ化疗,可以给患者带来获益,同时可考虑分子检测。


3. 如何看到药物一致性评价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对于此类话题,临床接触较少,张伶俐教授从药品审批条件、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临床等效性、生产工艺等方面,全面剖析了一致性评价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专家们一致表示,临床用药的选择更看重循证证据及安全性,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药品造福胶质瘤患者。



 MDT病例分享



下半场,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唐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董军教授对胶质瘤病例做了精彩分享。分享既有STUPP方案6周期辅助化疗的案例,也有TMZ长周期治疗案例。


唐勇教授


董军教授


通过“医带医路”精英城市行,越来越多地促进全国各地MDT团队不断交流,互相学习,逐步提高胶质瘤规范化和MDT常规化开展,未来惠及更多的患者!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