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发布 | 703阅读

二代测序诊断脓毒症致病菌优于血培养

颜华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杜倬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德国斯图加特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Silke Grumaz等评估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于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并与血培养(blood culture,BC)结果对比,结果发表在2019年5月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Grumaz S, et al. Crit Care Med. 2019 May;47(5):e394-e402. 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3658.】


研究背景


及早地检出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感染微生物,能有针对性地抗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抗生素副作用。目前,血培养是诊断脓毒症的金标准,但在许多情况下血培养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低;因此,早期抗感染治疗主要靠经验用药。德国斯图加特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Silke Grumaz等评估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于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并与血培养(blood culture,BC)结果对比,结果发表在2019年5月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


研究方法


作者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48例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外科ICU诊断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脓毒症发病时(TO)、发病后第1天(T1)、第2天(T2)、第7天(T3)、第14天(T4)、第21天(T5)和第28天(T6)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将20例腹部手术后无任何感染征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术前(T0)、术后即刻(T1)和术后24小时(T2)采集血液样本。从血液样本中提取游离循环核酸(cell-free DNA),用于制备NGS库进行测序。由专门小组进行生物学信息处理以及脓毒症量化评分(sepsis indicating quantifier,SIQ)。


该研究共纳入4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43例感染源于腹部,其中31例(65%)腹膜炎所致;4例(8%)源于肺,1例(2%)源于泌尿道。发病28天和90天分别有9例(19%)和15例(32%)患者死亡。入住ICU和住院平均天数分别为20天和47天。脓毒症患者的器官相继衰竭评估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 score)平均为11分。


七个不同时间点共采集得256份脓毒症患者血液样本用于NGS和BC检测。由于少数样本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可用于分析的脓毒症患者血液样本239份,对照组34份。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脓毒症患者发病时(T0)的血液样本中,33%(16/48)血培养阳性,72%(32/44)NGS结果阳性,并检出相关病原菌。所有时间段血液样本中,11%(29/256)血培养阳性;对239份cell-free DNA样本进行NGS分析和SIQ计分,总共获得169个(71%)阳性结果。2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13例(48%)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或丙酸杆菌。3例为白色念珠菌或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真菌血症。


以BC作为金标准参考时显示,17例的BC和NGS检出均呈阳性,敏感性为62.96%(17/27)。排除BC的假阳性结果后,10例的BC和NGS检出呈阳性,敏感性71.43%,特异性分别为28.30%和29.33%,阳性预测值10.06%和5.92%,阴性预测值为85.71%和94.29%。


作者进一步评估前三个时间点(T0、T1、T2)NGS结果的临床真实性。在121个样本中,88个(73%)SIQ阳性,33个(27%)阴性;相对应的131个BC样本中,17个(13%)阳性,114个(87%)阴性。SIQ阳性样本的真实性达96%;SIQ阴性样本的真实性为61%。


根据SIQ评分,作者对53%患者调整抗生素治疗(antimicrobial therapy,AT)方案,建议抗生素降级的占80%,抗生素升级的占20%。将患者分成两组,第1组24例,依据NGS结果改变抗生素使用方案;第2组17例继续原抗生素治疗方案。第1组在28天时和90天时的死亡率分别提升13%和14%。与第2组相比,第1组在28天的观察期间,抗生素的消耗量显著增加。


结论


最后作者认为,与BC相比,应用NGS检测脓毒症的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重症监护医师提供有价值的抗生素使用方案,治疗临床症状复杂的脓毒症患者。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