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US是基于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CNS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由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Peter Nakaji医生和克利夫兰诊所的Nicholas C. Bambakidis医生组织建立的网站(http://www.cns.org/nexus)。网站完全免费开放,无需任何注册,网站主体基于病例的收集与归类,完美适配移动设备,旨在帮助神经外科医生迅速找到类似病例,并且学习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医生如何处理该病例。同时,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都可以上传自己的病例,在全世界的神经外科医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技巧。(病例上传模版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目前正在与cns积极沟通,未来可在nexus官网上直接下载病例模版。)
神外资讯每周末定期推送一期NEXUS的精选文章,与全中国的神经外科同道分享,共同学习进步。更多更新病例查看与投稿,欢迎登陆NEXUS官网。
额眶前移术治疗单侧冠状缝颅缝早闭
Xiaofei Zhou, MD, University Hospitals Cleveland Medical Center, Cleveland OH, US
Krystal L. Tomei, MD, MPH, University Hospitals Cleveland Medical Center, Cleveland, USA
编译:
李信晓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审校:
雷 霆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采用额眶前移术为1例7个月患儿实施单侧冠状缝颅缝早闭手术治疗。
7个月龄男婴,表现为双眼排列分布异常,右前额扁平。
颅脑CT确定右侧冠状缝颅缝早闭。
发育正常。
无视觉功能障碍。
正面观显示前斜头畸形与右侧冠状缝颅缝闭合情况一致。
顶视图显示右侧冠状缝融合。
替代方案
内镜下骨性结合切除适用于年轻患者。
单侧颅骨切开加受累侧重建。
仰卧位。
中立位。
转动肩部使颈部轻微外展。
病变侧蝶骨嵴升高。
典型的解剖改变包括眶上缘呈现扁平化或萎缩(Harlequin眼),颞骨鳞部膨隆。
切口
头皮冠状切口延伸至双侧耳上。
开颅
于冠状缝前的矢状窦两侧钻孔,将硬膜小心地从颅骨上剥离。
进行双额开颅。
开颅过程中,充分游离眶顶部和中颅窝的硬膜与颅骨,以保护脑组织。
然后采用“木桶板”样截骨(见术后CT,双侧半弧形骨板)。
与整形外科配合,使用摆锯行右眶带状截骨术(见术后CT右侧眶上横行带状骨瓣),保留肌腱以便于固定肌肉。
使用可吸收性固定板行眶部带状骨桥修复和重建,根据需要对额骨进行重新塑形。
术后住入PICU病房。
帽状腱膜下持续引流(JP引流),直至引流完全。
JP引流管拔除后出院。
随访显示头型改善。
术后CT显示右侧眶部带状骨桥和双额开颅。
“木桶板”样截骨横跨右侧冠状缝,便于右侧额部区域的重建和扩大。
术后CT重建显示单侧骨瓣前移和右额开颅伴“木桶板”样截骨。
于眶缘上方保留长约1 cm的骨质有助于保护眶部带状骨瓣的稳定性。
注意保护鼻根附近的导静脉。
监测空气栓塞。
颧骨截骨过程中,可游离颞极至蝶骨嵴的硬膜,以保护颞叶脑组织。
额眶前移伴颅骨穹顶重塑手术适用于年龄6-12月的患儿。
美容效果的Whitaker分级:
1类:无需修复;
2类:建议软组织轮廓修复;
3类:需行主要的截骨术或骨移植术;
4类:需要行与原手术相似的大面积颅面手术。
与单侧额叶开颅相比,双额开颅可以改善美容效果:
对非综合征性单侧冠状缝颅缝早闭患者,额眶前移术和颅骨穹顶重塑的长期美容效果显著提升。
回顾性分析最终接受治疗的207例患者。
与单侧开颅相比,行双侧开颅治疗患者术后不太可能出现Whitaker Ⅱ/Ⅲ级。
Whitaker LA, Bartlett SP, Schut L, Bruce D. Craniosynostosis: an analysis of the timing,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in 164 consecutive pati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1987). 3602170
Taylor JA, Paliga JT, Wes AM, Tahiri Y, Goldstein JA, Whitaker LA, Barlett SP.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long-term aesthetic outcomes of fronto-orbital advancement and cranial vault remodeling in nonsyndromic unicoronal craniosynostosis. Plast Reconstr Surg (2015). 10.1097/PRS.0000000000000829
Guzman, R., Looby, J. F., Schendel, S. A., & Edwards, M. S. (2011). Fronto-orbital advancement using an en bloc frontal bone craniectomy. Neurosurgery, 68(1 Suppl Operative), 68-74. doi:10.1227/NEU.0b013e31820780cd
Sgouros, S., Goldin, J. H., Hockley, A. D., & Wake, M. J. (1996). Surgery for unilateral coronal synostosis (plagiocephaly):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correction? J Craniofac Surg, 7(4), 2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