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5日发布 | 1754阅读

何升学副主任医师:基底动脉瘤夹闭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何升学

南京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一百四十五期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何升学副主任医师带来的“基底动脉瘤夹闭的手术策略与技巧”,欢迎观看、分享。


何升学副主任医师:基底动脉瘤夹闭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术者简介


何升学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成员。现为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组组长,临床工作和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主要从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夹闭,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脑血管畸形的手术切除和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切除,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和国家级杂志文章近20篇。




病史简介

患者孔某某 ,女, 67岁, 因“头痛6月余”入院。 


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呈阵发性头痛,无恶心呕吐,无黑朦,无视物旋转,无视物成双,无行走不稳,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基底动脉瘤可能。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门诊,拟“颅内动脉瘤?”收入院。


查体:

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如常,面部感觉对称,双侧额纹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完善头颅CTA检查提示基底动脉瘤,颅内动脉多发硬化狭窄,因患者造影头部活动影像资料不清晰。而后行头颈部CTA检查也证实为基底动脉瘤和颅内血管多发硬化狭窄;头颅MR提示脑内多发陈旧梗死,告知其介入栓塞、开颅夹闭等治疗方式、利弊、风险及费用等,患方商量后决定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影像特点
▲▲▲

头颅MRI


CTA: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的宽颈动脉瘤,瘤体大小为为12mm;瘤颈约4.6mm。


手术方案
▲▲▲


科内讨论后认为:

患者基底动脉瘤诊断明确,瘤颈宽,左侧大脑后P1段狭窄。手术指征存在;头颅CTA矢状位提示动脉瘤瘤颈高度超过床突线10mm,术中需通过改良翼点入路应可通过第三间隙暴露后交通动脉、同侧P1及P2段动脉及基底动脉主干和小脑上动脉,可在这个间隙临时阻断基底动脉;通过第二间隙来暴露对侧小脑上动脉和对侧动眼神经。因动脉瘤的位置较高需通过第五间隙来暴露动脉瘤,第五间隙有很多穿支血管需小心仔细分离并保护好。根据术前CTA术中不需磨出前床突和后床突。术中一定要分离并保护好动脉瘤背侧的丘脑穿动脉。


具体手术方案如下:


入路:右侧额颞断颧弓翼点入路。


1. 手术体位


2. 术中见动脉瘤表面有一小穿支血管,该血管与瘤壁粘连紧密,分离过程中小穿支出血。动脉瘤背侧多支丘脑穿动脉,仔细分离与动脉瘤壁的粘连,均保护完好。在夹闭动脉瘤过程中这些穿支血管 未被误夹均保留完好,荧光造影显示穿支血管通畅。


术后复查 


术后CT提示动脉瘤夹在位,无新发出血。


术后CTA

 

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