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荣民总医院的Y.-S. Tsuei医生等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评估了γ 刀术后(GKS)BAVM 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后 FA 形态的变化。
————摘自文章章节
【Ref:Tsuei YS,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9 Apr 4. doi: 10.3174/ajnr.A6018.】
目前国际上仍缺少脑动静脉畸形(BAVM)闭塞后血流相关动脉瘤(FAs)形态变化的研究。且由于介入治疗相关的固有风险和 FAs 的不明确的自然病程,目前对BAVM FAs 的治疗仍存在争议,了解 FAs 在立体定向γ 刀术后的形态学变化将有助于 FA 治疗策略的制定。
近期,台中荣民总医院的Y.-S. Tsuei医生等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评估了γ 刀术后(GKS)BAVM 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后 FA 形态的变化,该项研究发表于AJNR杂志。
自1994年至2015年期间,共823 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在该医疗机构接受了 γ 刀手术,并完成了围治疗期血管造影评价(表1)。在该人群中,入组了 72 例患者 (8.8%) ,共 111 个血流相关动脉瘤(平均每例患者 1.5 个动脉瘤)。其中男性 43 例,女性 29 例;年龄 18~72 岁(平均 43 岁)(表2)。在脑动静脉畸形闭塞前后纵向评价血流相关动脉瘤的形态学变化。γ 刀术后,血管造影随访 26~130 个月(平均 58 个月)。
表1. 入组的 BAVM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 FAs 特征
![]()
表2. 放射手术后 72 例 BAVM 患者中 111 个 FAs 的统计学资料
![]()
所有血流相关动脉瘤均较小(平均直径 4.1 mm;范围:2-9 mm)。存在 72 例近端血流相关动脉瘤(平均直径4.3 mm)和 39 例远端血流相关动脉瘤(平均直径3.7 mm)。远端血流相关动脉瘤的自发性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近端血流相关动脉瘤。然而,在大脑前动脉(ACA)区域和幕下FAs中,近端与远端 FA 闭塞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更小的血流相关动脉瘤(<5 mm)脑动静脉畸形闭塞后倾向于发生自发性闭塞(表3)。
表3. BAVM 患者的 FAs 位置和形态变化
![]()
小于 5 mm的 FAs(与较大的 FAs 对比)的尺寸在复查中体积趋向于缩小(49% 与 17%),但 MCA、ICA和幕下FAs在单个区域中两组之间的回归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表4)。2 例患者分别在临床随访的第 27 个月和第 54 个月发生近端 FAs(基底动脉尖和 ICA)破裂,1 例破裂与致死性 SAH 相关。
表4. BAVM 患者的 FAs 大小和形态变化
![]()
![]()
病例一:左图显示该患者为右侧顶枕叶AVM,右侧床突旁颈内动脉处存在小的血流相关动脉瘤(箭头)。中图及右图提示立体定向 γ 刀手术后 54 个月的常规血管造影显示 BAVM 几乎完全闭塞,但是近端 FA 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
![]()
病例二:左图提示该患者为右侧额颞AVM,右侧大脑中动脉 M1 段近端 FAs 较小(箭头)。右图显示GKS 术后 38 个月的常规血管造影显示近端 FAs 几乎完全闭塞。
![]()
病例三:左图提示该患者的右侧大脑中动脉的 M2 节段存在右侧颞下 BAVM 和 2 处远端 FAs(箭头)。右图显示GKS 治疗37 个月后远端 FAs 完全闭塞,流经 BAVM 和 FAs 供血血管的血流正常化。
研究者认为,由于远端供血血管闭塞或正常化,在远端血流相关动脉瘤中自发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高。脑动静脉畸形闭塞后,较小的血流相关动脉瘤也倾向于自发血栓形成,且血流相关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与自然硬膜内动脉瘤相似。





